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华裔剧作家黄哲伦被誉为美国戏剧最杰出的声音之一,不仅受到了亚裔群体的赞赏和支持,更获得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他因在戏剧作品上的惊人成功而被视为亚裔群体的代言人,引导了美国公众对亚裔美国人尤其是华裔美国人甚至是中国人的看法。他的代表作《蝴蝶君》通过借鉴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和采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成功地颠覆了西方人对东方尤其是对中国人的幻觉意识。本文将基于东方主义和形象学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引用说明的方法分析《蝴蝶君》中呈现出来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历史上,西方对东方的印象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早期西方对东方的印象主要是积极的乌托邦式印象,而随着西方帝国殖民主义的盛行,为美化其殖民行径并进一步加强其对东方世界的统治,西方对东方的主要印象开始转变为消极的、意识形态式的印象。生活在东方主义盛行的西方世界,华裔剧作家黄哲伦创作的《蝴蝶君》旨在颠覆东方主义。在该剧中,上述两种印象都得到了生动呈现。然而,这两种关于东方的印象都是西方人幻觉意识的体现。这种幻觉意识一方面典型体现在剧中男主人公伽利马及其他西方人身上,并且透过剧作家黄哲伦对剧本的创作折射出来。剧中主人公伽利马就是为满足自身对男性权力的渴求而将京剧男演员宋丽玲幻化成他心目中的“最完美的女人”;而剧中其他西方人为强化其种族优越性和世界统治地位而将东方人设想为渴望被统治的低等国民。另一方面黄哲伦的台词编写和人物塑造表露他迎合了西方对中国人的某些幻象,同时他对中国戏剧艺术和“间离”策略的结合运用又说明他有意颠覆西方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由于这种幻觉意识实质上是西方人为确立自我意识和完成世界统治而形成的,因此,作为美国华裔,黄哲伦不可避免要受到这种幻觉意识的影响;但为确立华裔自我身份,他又必须积极颠覆西方的幻觉意识,找寻真正的东方文化。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黄哲伦受到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不能完全解构这种幻觉意识,但《蝴蝶君》是他为颠覆西方的幻觉意识而进行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种幻觉意识将随着东方的发展以及东西方交流的加深而最终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