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是中国的基层政权组织、位于五级政权体系中的最末梢,也就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的最低层级。它直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负责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与执行,并以国家政权者的身份规划和组织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国50 多年以来,我国乡镇体制几经变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表现,但现在,我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出现了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瓶颈,解决的不好就有可能影响我党的执政之基,影响我国的长治久安。而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我国的基层政府——乡镇。也就是说,乡镇管理体制问题的最终解决将直接决定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政府和学者都对此投入了相当多的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被党中央国务院摆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并且相当多的各地政府已经开始进行乡镇机制的改革探索,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诸多的见解。而我则认为,加强法制建设是乡镇管理体制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本文首先对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中国几千年管理体制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商代至晚清时期。政权的基本结构在乡镇层面上表现为国、都、邑、乡亭制和保甲制,清朝末年清政府开始倡行乡镇自治; 第二阶段为辛亥革命至1949 年。在封建皇权受到冲击和废除的情况下,保甲制受到冲击并逐渐失去了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从文本(法律)制度上否定了宗法性质的保甲体制的合法性,出现了一些自治现象; 第三阶段为建国初期至现在。表现为在将政权延伸至乡镇一级甚至是村一级,中间出现了人民公社运动,但在1982 年又回到了乡镇建制上。其次从内部和外部关系上对当前乡镇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从内部来看其具体表现为机构和人员膨胀、负债严重、党政不分,权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