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石化现象已成为二语学习者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的巨大障碍,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外语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就总是处于一种似乎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至少看不到明显的进步;自己的外语听起来永远是外语,无法像本族语者那样运用自如;甚至有的学习者到达高级学习阶段时,整体外语水平与能力反而不如从前。所以,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石化现象,找出合适的应对措施也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鉴于国内外已有的石化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缺乏对石化现象明确的分类,本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石化语料进行了广泛的搜集,并借助普通语言学、语用学等相关理论对中国学习者的石化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分类。作者发现石化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即语音、形态、句法、语篇、语义及语用。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归纳出了各层面上的主要石化范畴与表现形式,比如:语音方面,由于受到汉语发音的影响,石化现象主要体现为“长短音不分”、“重音错位”、“外国腔”等;形态层面的构词范畴上的主要石化形式,表现为“造词”现象;在句法方面,易于出现“主语丢失”或“假主语”等错误表达;语篇层面上,则主要表现为“螺旋式”语篇模式,明显受到典型的汉语思维的影响;而在语义层次上,因为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欠缺,学习者容易“假定同义词”;此外,在交际语用环境中,由于对目的语文化了解不够,或目的语语用知识的欠缺,学习者易于滥用完全句,或是照搬母语社交行为模式,造成语用失误,从而导致交际中断或失败。因石化本身的复杂性及研究手段和方法所限,此次类别研究无法达到穷尽。在分类的基础上,作者从认知心理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导致这些石化现象的原因。根据分析的结果,其主导因素可归为三类,即语际、语内和语外,其中,语际因素—母语负迁移是形成石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因素对语言各个层面石化的影响,作者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减少母语干扰,加强程序性知识的积累和创造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以减少石化的发生,但其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