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明清医家治疗痤疮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整理古籍文献特定明清时期大家治疗痤疮内服、外用方的用药处方,总结出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核心配伍规律,整体阐释“理-法-方-药”的中医辨证施治,为进一步完善现代中医中药治疗痤疮的理论体系、以及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新用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中明清时期(公元1368-公元1911年)含有“皶”“痤疽”“嗣面”“面疱疮”““面粉渣”“面粉滓”“面渣疱”“肺脏风毒”“粉花疮”“酒刺”“谷嘴疮”“风刺”“粉刺”等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基于此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建立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规范化,将符合此次研究的处方数据导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医案数据库,运用数据库中“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模块对痤疮内服、外用药处方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明清大家治疗痤疮的整体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结果:本研究中,通过检索、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271首治疗痤疮的处方,其中85首内服方,186首外用方。1.本研究中,明清时期重视内因致病的影响。内因以肺热、湿热、血热为主;外因以风、热、寒、湿、毒邪为主。2.本研究,内服方中,所涉中药160味。药物使用总频数为716次。居前7位高频药物依次为防风29次、甘草28次、栀子24次、黄芩24次、川芎18次、苦参18次、白芷18次。中药功效前6位以清热类(166次)、解表类(138次)、补虚类(103次)、化痰止咳平喘类(40次)、活血化瘀类(31次)、理气类(29次)为主。通过分析内服药的性、味、归经,可知,明清时期医家中药性广用寒性、温性药物;药味广用苦味、辛味、甘味药物;药物多归为肺、脾、胃经。使用频次≥12的常用药对有10组,分别为:甘草-栀子;白芷-川芎、栀子-连翘;甘草-黄芩、甘草-白芷、黄芩-栀子;黄芩-连翘;防风-黄芩、甘草-黄连;防风-枳壳。3.本研究,外用方中,所涉中药236味。药物使用总频率为921次。居前10位高频药物依次为白芷38次、白附子32次、白及25次、大皂角24次、白蔹23次、铅粉23次、苦杏仁23次、茯苓19次、轻粉18次、硫黄18次。中药功效前6位以解表类(113次)、清热类(82次)、补虚类(64次)、化痰止咳平喘类(52次)、泻下类(47次)、攻毒杀虫止痒类(36次)为主。通过分析外用药的性、味、归经,可知,明清时期医家中药性广用温性、寒性、平性药物;药味广用辛味、甘味、苦味药物;药物多归胃、肺、脾、肝经。使用频次≥14的常用药对有7组,分别为:白芷-白附子;白芷-川芎;白及-白蔹;白芷-白及;白芷-防风;白芷-细辛;白芷-茯苓。4.本研究中,关于外用药物毒性。共有193味无毒中药,43味有毒中药。毒性药物占总药比18.22%。分别为有大毒2味(0.85%);有毒31味(13.13%);有小毒10味(4.24%)。5.外治处方基质选择上,发现猪脂膏使用频率最高,为16次,占比14.41%。其次,鸡子白15次,占比13.51%;蜂蜜和乳汁相当,为11次,占比9.9%。结论:1.就病因病机来说,明清医家认识到内因致病的重要性。提出了外来邪气“风、热、寒、湿、毒邪”与自身“肺热”“湿热”“血热”等内邪杂合致病。2.在治则治法上,内治以清热除湿、疏风解表为主,外治以疏风清热、攻毒消疮为要。3.从内治法方药来看,内服药主要以清热类药(如栀子、黄芩、苦参等),辅以解表类药(如防风、白芷等)治疗痤疮。同时以甘草调和诸药。4.内服药性味归经,以苦寒与辛温并行,做到驱邪不伤正,固护脾胃。主从肺、脾、胃经论治。5.从外治法方药来看,外用药主要以解表类药,辅以清热类药治疗痤疮,攻毒杀虫止痒类矿物药的使用是外用药的一大鲜明特色。6.外用药物毒性分级,可分为有毒(有大毒、有毒、有小毒)和无毒。其中无毒药物使用最多,有毒次之。7.在赋形剂选用上。明清医家好用动物油脂(猪脂膏),其次为鸡子白、乳汁(人乳、牛乳、羊乳)、蜂蜜等血肉有情之物。
其他文献
<正>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梦想》。鸟儿,因为有了梦想,能在天空中笑傲风雨;鱼儿,因为有了梦想,能在大海上搏击风浪。人如果没有梦想,就如同飞机失去航标,如同船只失去灯塔。梦想因人而异,
期刊
<正>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据悉,经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全国共5456家二级公立医院参加2021年度绩效考核。其中,西医类医院3675家(综合医院3037家,专科医院638家),中医类医院1781家,基本覆盖所有二级公立医院。与2020年度相比,
期刊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热下注型肛漏术后常见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辽宁省中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10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下注型肛漏住院患者,术后予中医外治法联合治疗,包括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TDP神灯照射。查阅病志,整理并记录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术后第1、3、5、7天主症(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排便困难、创面渗血、肉芽组织形态)和次
学位
目的:收集整理名老中医医案,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出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用药规律,并运用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发现其潜在的新方组合,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新的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以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书籍为主,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辅,检索(1949-至今)名中医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名老中医治疗慢性
学位
目的:通过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近两年治疗的163例湿热蕴肤型泛发性湿疹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归纳和总结湿疹患者的发病相关情况、皮损特点及相关因素等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及临床治疗方案与疗效评价等,探讨及总结疾病相关特点,为日后湿疹诊疗提供临床参考。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1日到2021年7月31日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湿热蕴肤型泛发性湿疹患者
学位
目的:回顾2018年-2021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疮疡外科收治的,且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1.按照病例筛选标准,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病房2018年9月到2021年11月经多普勒彩超确诊,且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病例资料,对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详细的病史回顾以及一般情况分析,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156例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HSP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HSP的临床资料,以期为防治过敏性紫癜及肾损伤提供诊疗思路及参考。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56例诊断为HSP的患者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分型、治疗和疗效等方面),然后将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1
学位
目的:通过整理近三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等。分析本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治疗经验,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共163例。整理病历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等),临床表现(皮损部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研究不同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结节大小与结节的分级、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TPOAb,Tg Ab)、性别、年龄、BMI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及预后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
学位
目的:本研究调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复发诱因及复发类型,并从常见的血液学检验数据中找到与UC中医证型、内镜下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以下简称疾病活动度)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血液学指标预测UC疾病活动度的效能,旨在减少UC的复发,辅助临床医师根据中医证型、血液学指标更好的判断UC患者肠道炎症情况,并便于中医药疗效的评估。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