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社会道德失衡、价值观混乱等社会问题以及西方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冲击,引发国家认同危机的产生。2016年,党和国家提出以红色旅游学习中国革命精神,以此强化公民国家认同,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红色纪念性景观是革命精神展现的重要载体,其叙事过程是强化公民国家认同和建构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围绕红岩精神,首先基于扎根理论提出“游客”、“红色纪念性景观”和“国家认同”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以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景观学、叙事学、地理学等为指导,运用案例研究分析红色纪念性景观的叙事类型、策略和过程。再次,运用焦点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探寻游客对于红色纪念性景观叙事认知、真实性体验和国家认同感知特征。最后以收回的486份有效问卷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揭示红色纪念性景观叙事感知、体验与国家认同的认知结构关系。取得如下认识和成果:第一,歌乐山烈士陵园红色纪念性景观叙事类型以纪念遗址类景观叙事、纪念建筑类景观叙事和历史博物馆文化景观叙事为主。叙事策略以点叙事、顺序叙事和混合叙事为主。多样化的叙事类型和叙事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挥文化空间的作用,是歌乐山烈士陵园由社会空间向文化空间转变的重要途径。叙事过程围绕红岩历史本身叙事,突出红岩历史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减少旅游介入下休闲娱乐冲击红岩历史而引发的认同衰减问题。第二,参观过程中,游客对于红色纪念性景观的叙事效果感知优于解说系统。游客在景观叙事作用下更容易产生思考、反思、批判、回忆等认知行为以及感恩和悲痛等情绪。参观完后,红岩精神大部分游客产生了较强的国家认同感。第三,纪念性景观叙事和解说系统叙事是主要的叙事媒介。思考、比较与反思和回忆与批判是认知体验的两个主要维度。感恩、遗憾、害怕和悲痛是情感体验的四个主要情绪。国家认同包含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第四,景观感知无法直接对国家认同产生影响,而是以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作为中介变量来强化游客的国家认同。由此说明游客对于红色纪念性景观叙事效果的感知会增强游客对于历史的认知的情感,提升游客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最终强化国家认同。研究结果证实理论框架的可行性,即红色纪念性景观在景观叙事的作用下通过提升游客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强化其国家认同。综上,研究从景观感知、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国家认同维度测量游客对于红色纪念性景观叙事效果的认知、真实性体验和国家认同感知特征,以此探讨红色纪念性景观的叙事效果对于公民国家认同强化的影响,有望为国内红色旅游强化国家认同的研究提供研究范例,并有望推进叙事地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