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代,同时生态环境也日益受重视。生态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困境的唯一求解。经济的发展不应仅仅满足于量的提高,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还应在质的提升上有所改善,增强居民的绿色幸福感,兼顾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尤为重要。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也是我国绿色发展的先行带和示范带。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必须牢牢把握创新这一关键因素。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息息相关,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实现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成为一个研究的前沿课题。市、县是中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全面推进,各县市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对区域发展的内外统筹、转型与跨越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辅助作用。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130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以PM2.5作为主要环境污染物,以2014-2016年为研究区间,基于随机前沿生产模型,选取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运用Frontier 4.1软件测度了该区间内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比较了时间趋势和空间趋势。然后,基于空间统计方法,运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了长江经济带2016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布图,同时,利用Geoda软件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计算了长江经济带2016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Moran指数,并绘制了Moran散点图,以此研究其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最后,为了进一步研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借助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Stata15.0软件,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环境规制、对外开放程度四大要素,并兼顾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进行全样本和四大城市群分样本空间计量分析,并提出相关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其全要素生产率,且各省份之间差异较大。同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或是城市群效应。空间实证分析表明,在全样本中,环境EKC曲线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作为内生增长动力的创新投入较为显著,波特假说和污染避难所假说在长江经济带均得到了验证。在分样本中,四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滇黔)在上述四大指标上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子样本大体上与全样本结论一致。因此,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可忽视,可以从加强环境规制,加大创新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角度展开努力,同时也应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推进绿色制造建设步伐,鼓励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体系,发展智能制造和智能能源,以技术进步引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