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澄泥砚与端砚、洮砚、歙砚并称为四大名砚,是唯一的陶砚。本文除了研究澄泥砚在历史中的变迁及其艺术特征之外,重点是澄泥砚艺人的个案研究,以其生命史作为主线,表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在社会语境下面临的困境,并对当今社会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思考:如何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本着保护遗产多样化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各级人士应该怎样积极参与到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中。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相关文献。第二章主要讨论澄泥砚的历史变迁及其艺术特征,概述澄泥砚在砚史中的地位、材质与工艺、题材与图案。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以民间制砚艺人刘存献的生命史为主线,如实地反映民间艺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内心世界。因澄泥砚功能的衰退及转变,促使刘存献对砚的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在求新求变的澄泥砚产业中,传承并创新着澄泥砚的工艺。与其他手工艺所面临的情况一样,澄泥砚的业内竞争不容忽视,同行之间的竞争引人深思。社会语境中精英的阐释、地缘与业缘竞争所带来的利弊不但会影响生产者的自我认同,也协调着民间艺人与市场需求。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将思考归结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感悟中,呼吁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对刘存献艺术生命史的个案呈现,使我们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由“申遗”变为“审遗”。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怎样将传统文化的结晶与现代社会融合,使之不被边缘化,从而保护我们多元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