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课题对滇池流域内暴雨径流的特点及其组成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现场中试试验,对潜流和自由表面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成人工湿地组合系统控制暴雨径流氮磷污染示范工程.通过连续流试验,得到当以去除氮磷为目的时潜流湿地床和表面流湿地床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5d和2d.在最佳停留时间下,芦苇潜流湿地床、茭草潜流湿地床以及表面流湿地床对总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5.6%和63.5%和85%;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6%、73%和80%以上.对总氮的单位面积年平均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为1593、1569和1440mg.d-1.m-2,对应总磷面积负荷去除率为208、180和128mg.d-1.m-2,通过在同等水力负荷和同等污染物负荷条件下对各形态人工湿地床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芦苇潜流湿地床在各种条件下对氮磷的面积负荷去除率明显优于其它各床,而且系统稳定性较好.动力学分析表明,总氮和硝氮去除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芦苇、茭草潜流湿地和自由表面湿地总氮一级反应常数分别为0.25、0.204和0.798一,对应的硝氮一级反应常数为0.242、0.157和0.985d-1.氮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植物收获可去除入水氮量的3.4~10.8%,植物还可以通过改善系统水力学状态和微环境增加氮磷的去除.系统运行状态不同,植物对磷的吸收量不同,在低负荷下,植物吸收磷是磷去除的主要途径,高负荷时,吸附和沉淀是磷的主要去除途径.潜流湿地和自由表面湿地均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能够很好的用于控制暴雨径流,潜流湿地设计平均水力停留时间大于3d,自由表面湿地设计平均水力停留时间大于2d,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可以达到50%以上.湿地在处理暴雨前,应进行很好的维护工作,否则,人为的干扰与破坏对系统除磷将产生严重影响.增加碳源可以提高潜流湿地的脱氮效率,但是对自由表面湿地脱氮影响不大.碳源的增加对湿地除磷具有负面影响.通过建立和运行示范工程表明,采用沉淀池、自由表面湿地、沸石潜流湿地和稳定塘组合工艺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暴雨径流中的氮和磷,工程占地6.2ha,占流域面积1.35%,完全可达到50%去除率的设计要求.同时也证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暴雨径流中的氮磷有良好的去除效率,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作为一种低成本、易操作和高效率的处理方法,这项技术适合我国国情,尤其适合广大农村、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在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