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成果颇丰。二十世纪以来,敦煌遗书、郭店楚简及马王堆帛书的相继出土,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老子》研究资料。相较而言,郭店楚简及马王堆帛书《老子》的研究比较深入。然而,敦煌遗书中的《老子》资料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敦煌本《老子》作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探讨。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主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敦煌本《老子》研究的有关情况,并作了简要评论。第二章则对敦煌本《老子》写卷作了详尽的介绍,同时指出了有关各写卷的著录、刊布、整理和研究情况。第三章就敦煌本《老子》写卷的文本特征作了探讨。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敦煌本《老子》的篇章、字数及传本系统等问题。文中指出《道经》三十六章、《德经》四十五章的《老子》分章形式可能受到古代神秘数字信仰的影响,渊源颇早,似乎在汉代即已出现。这种分章形式,与《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的《老子》分章形式一样,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并在一定时期内被广泛应用。此外,在兼顾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对敦煌本《老子》的传本系统作了比较细致的区分。第五章选取了四种敦煌本《老子》注疏加以讨论,其中对每种注疏讨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六章对敦煌本《老子》的流传问题作了重点讨论。作为学校教材使用、政府颁赐、道教因自身经教传承的需要及世人因消灾祈福等需要而传抄,是敦煌本《老子》流传的主要途径。而敦煌本《老子》与《十戒经》的结合流传,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及《十戒经》的自身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另外,《老子》自身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唐代的一系列崇道政策是敦煌本《老子》写卷得以产生并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第七章主要探讨了敦煌本《老子》在辑佚、校勘、考证等方面的价值。敦煌本《老子》与马王堆帛书《老子》可能各自有不同的来源。敦煌本《老子》是《老子》从出现向传世本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