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完全建立在他对资本主义及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理论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马尔库塞的美学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他看来,美学始终是与人的解放学说联系在一起的。艺术不仅仅展现人们对未来的想象与理想,而是通过艺术、审美活动走向对现实秩序的反抗与颠覆。而艺术、审美的作用就在于唤起个体自身本能结构的“新感性”,它是实现个体自由与解放的关键环节。这就是马尔库塞所认为的,艺术的社会政治作用与它的审美形式功能始终保持着辩证的关联。本文将以此为逻辑框架,展开对他的美学思想的深入剖析。为此,我们将先勾勒出马尔库塞理论探索的整个历程,然后,在他的整个知识谱系中解读他的审美革命理论,并把这一理论的发生、形成及其成果与他的其他理论相结合来展开论述,从而思考艺术与人生、审美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论文共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侧重分析马尔库塞美学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和社会语境。在这一部分中,具体勾勒了马尔库塞对个体生存现状进行哲学探索的流变和对个体实存现状的社会批判。并且,进一步论述了晚期资本主义技术理性与超额压抑所导致的个体存在的单向度问题。即对个体生存困境的社会分析与哲学思考。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在这一部分,具体分析了马尔库塞针对个体生存困境所提出的审美突围问题,即艺术拯救与审美突围。这一部分展现了对马尔库塞的整个艺术主张的全面论述,它是马尔库塞文化革命最为核心的部分,或者说是他文化革命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是对肯定文化的分析与批判;另一方面,旨在寻找“真正的艺术”,强调艺术自身审美形式的自律与异在化及其构成要素的革新。马尔库塞通过对古典艺术、现代艺术的思考以及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认为只有“真正的艺术”才能实现对人的解放。这种艺术以其自身独特的审美形式实现着对现存现实制度进行反抗的政治潜能,恢复一种“新感性”。艺术的社会政治作用就是通过艺术自身特定的审美形式完成的。于是,他开始在美学领域实施他的审美革命的使命。这一使命主要是在寻找“真正的艺术”中体现出来的。第三部分,审美人格的构建与完善:首先,文章对马尔库塞前期著作中的“主体理性”的提出作出了初步分析,“主体理性”的提出与“新感性”的恢复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新感性”的召唤就是要实现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理性精神的复归。其次,我们对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及其意义、理论渊源以及最终的融合做出了深入的剖析,旨在彰显出其学说的真实面目。“新感性”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他认为,只有以艺术、文学为中心的“审美之维”的革命才能实现人的感性存在,并从根本上唤起人的“新感性”,从而凭借艺术-审美的方式实现对人的爱欲的非压抑性升华与对现存秩序的颠覆。“新感性”的恢复正是实现审美人格的关键环节,它颠覆了“工具理性”操纵下个体存在的单面性,实现了理性与感性新的和谐,最终完成了审美人格与主体理性的构建。论文在结尾部分,对马尔库塞文艺美学思想作出了评价。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乌托邦色彩,是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与理论基础的。它既沾染了整个人本主义美学家的浪漫主义气息,又与德国哲学、美学家的气质、社会历史有关,更关键的是他的出身以及理论对象的中产阶级指向,决定了它的美学思想的阶级特色。同时,论文也对“新感性”进行了反思,并与李泽厚的“新感性”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它们的异同。最后,就马尔库塞的影响与意义,论文结合其社会实践与理论探索,将其放入历史中予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