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城市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各地政府为了弥补资金缺口,纷纷将融资对象转向银行,在依靠负债搞建设的强烈动机推动下成立了若干政府背景城投公司。城投公司代替政府作为基础设施的出资人,而政府又以其政府信用作担保,以公用事业收费和政府规费收入为抵押,大规模地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城市建设投资。这些服务于地方政府的城投公司,解决了政府无法融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的难题,很多地区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也是基于这一投融资模式得以蓬勃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城市发展理念也在逐步变革中,区域性城投公司缺乏竞争性,行政化严重的弊病日趋明显,表现在成立了数年的公司备受债务闲扰,新成立的公司又面临宏观层面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所带来的举步为艰,整体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不明。济南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也走到公司转折的十字路口,从成立之初的以城市公共事业投资为主,到城市道路改造、广场绿地建设及旧城改造等市政类项目的投资与建设,从最初的城市建设基金平台到目前的自主筹资为主的自求平衡目标,城投公司在十几年的发展中不仅积累了为数众多的资产,同时也由于非赢利性、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背负了数十亿的负债,且负债规模随投资项目的增多而呈滚雪球式增加。作为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产物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济南城投如何在新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下,重新定位和制定符合公司特点的发展战略,是关乎到济南城投在后全运会经济时代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发展的历史背景回顾,分析和研究国内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结合济南城投公司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借鉴其他地区城投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为济南城投提出了建立以专业的公共产品提供者的战略发展定位,确立以民生保障为主要企业发展目标的总体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阶段和保障措施,对目前济南城投的转型调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对同类公司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