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基催化剂表界面设计及其催化氧化行为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如VOCs以及CO等)增长趋势仍旧明显,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十分关键。目前,对于低浓度的污染物常采用吸附浓缩和催化氧化串联技术。然而在催化剂方面仍存在低温催化性能不理想、抗烧结性差以及反应气氛中水汽等物种对催化剂的毒化等工业问题,因此,亟需突破污染治理关键催化剂材料的制约,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污染物减排前沿技术。本文根据纳米催化剂表界面设计原则,围绕上述工业问题精准构建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类型表界面结构的钴基催化剂,选取甲苯、甲烷以及CO作为反应模型污染物进行基础研究,并结合实验设计和理论计算揭示了表界面结构与催化行为之间的构效关系。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采用淬火法制备了表面Cu2+修饰的Co3O4催化剂(Cu-Co3O4-Q)。将处于高温状态的Co3O4粉末快速倒入硝酸铜水溶液中,得到Cu-Co3O4-Q催化剂。在全光谱照射下(834 mw/cm-2),Cu-Co3O4-Q催化剂对甲苯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光热催化活性,其中,Cu-Co3O4-Q的反应速率是Co3O4的1.76倍。与传统的水热合成方法(Cu-Co3O4-T)不同,淬火形成的Cu2+修饰限于有限的Co3O4表面层。Cu-Co3O4-Q表面的Cu2+取代Co2+优于Co3+,从而可以产生更多的活性位点,因而表现出比Cu-Co3O4-T催化剂更为优秀的低温催化性能,并且Cu-Co3O4-Q催化剂具有与部分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相当的催化活性。(2)通过一种简便可控的回流方法来制备ZIF-67衍生的富Co3+位点Co3O4六方纳米片(Co3O4 HN-T,T为回流反应温度),初步明确Co3O4催化剂活性晶面与抗水毒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金属离子水解产生的质子刻蚀Co(OH)2六方纳米片的边缘,释放部分Co2+离子,然后与二甲基咪唑(2MI)在纯水中质子化释放的羟基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富含Co OOH的Co(OH)2。Co OOH诱导的相变效应是Co3O4(111)晶面向(112)晶面转变的关键。衍生物Co3O4 HN-100催化剂对CO和碳氢化合物(甲烷和甲苯)催化氧化表现出强化的活性,并且在水汽反应氛围中,暴露晶面为(112)的Co3O4 HN-100催化剂仍比Co3O4 HN-60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同时,我们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和DFT计算对催化剂与催化活性的构效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Co3O4(112)表面晶格氧激活第一个碳氢键形成氧空位所需要的能量(1.84 e V)比Co3O4(111)晶面(3.12e V)更低,同时在Co3O4(112)晶面从二氧化碳到碳酸氢盐的能垒(2.00 e V)远高于Co3O4(111)晶面(0.60 e V),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低温催化性能与抗水毒化能力。(3)进一步利用简单的共沉淀方法制备了具有Cu(I)-O-Co界面结构的纳米Cu Ox/Co3O4催化剂,实现了催化剂低温催化活性与抗水毒化性能更加显著的强化。相关实验结果和DFT计算结果不仅验证了Cu+在Cu(I)-O-Co界面上的稳定是由于Cu2O1和Co3O4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导致,而且表明Cu(I)-O-Co界面可以促进表面晶格氧物种的活化,促进催化氧化,同时明显减少羟基和碳酸氢盐物种在Cu Ox/Co3O4表面的积累。DFT计算还表明,干燥条件下CO氧化反应通过解离途径进行,Co-OO-Cu解离是限速步骤;而在富水汽环境中Cu(I)-O-Co界面上CO氧化反应通过直接途径进行,其中CO与吸附的O2偶联是决定氧化速率的步骤。此外,Cu Ox/Co3O4催化剂对甲苯氧化也表现出优异而稳定的催化活性,可与部分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相媲美(T90=190°C)。(4)通过溶胶-凝胶辅助机械研磨方法制备了连续界面结构钴基高熵氧化物(HEO)载体负载Pt催化剂,实现了CO低温催化活性、抗水毒化性能与高水热稳定性的三者兼顾,促进纳米催化剂在严苛催化环境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利用HEO和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HEO微粒的进一步生长,而另一种Pt和HEO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极端条件下稳定HEO表面上的Pt物种。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同步辐射光谱(XAFS)和CO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In-situ CO DRIFTS)等综合表征表明HEO上存在孤立的Pt物种。程序升温技术进一步验证了Pt-O-M键(M=Co,Fe,Ni,Cu,Zn)的存在,表面晶格氧更容易在催化剂表面迁移。所得的Pt-HEO/Al2O3非均相催化剂不仅在高温(750°C,10%H2O,10 h)下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而且具有极高的耐久性(540 h)。富水汽环境可以明显提高CO低温催化活性,并在150°C下转化率达到100%,达到了“150°C挑战”。值得注意的是,离子Pt物种自进化为稳定的氧化态-金属态双相Pt物种,在长期活性测试中提高了Pt-HEO/Al2O3的低温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聚合物纳米复合物虽然被广泛运用,但是由于传统复合物具有多组分和跨多空间尺度的多级结构特征,常规手段难以对其构效关系进行深度研究。另一方面,配位纳米笼或金属-有机多面体(MOP)属于一类具有精确结构的金属-超分子自组装体。利用金属配位自组装策略,能够制备内核为2.5 nm的纳米笼、外层24条高分子臂的星形纳米复合物。这种明确的结构特性为聚合物纳米复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极佳的模型体系;该体系极大地
学位
水土保持监测是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当前3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水土流失监测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萍乡市安源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为例,阐述了3S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思路和发展前景。3S技术具备高效的数据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其弥补了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可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
期刊
金属资源在被大量开采利用的同时,也副产了巨量的重金属废水和固废。当前以危险管控为目标的处理处置方式,一方面有严重的二次污染风险,另一方面存在金属资源大量浪费。因此,将废水及固废中的金属资源有效回收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途径。重金属废水处理生成的污泥与固废中含有的细颗粒物相对重金属具有极强的作用力,是影响重金属分离回收的关键。因此,抑制重金属废水在处置过程中产生细颗粒相,和消除固废中的细颗粒相,是解
学位
我国正经历全球最大的能源体系结构转型,作为最重要发电方式的燃煤发电在其中肩负重任。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高效并网对燃煤发电的技术革新提出新要求,也对其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国家“双碳”、“新基建”等重要战略的实施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燃煤发电技术革新的机遇。新型技术的深度集成应用将极大地推动能源电力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有利于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升级
学位
为摸清全省水土流失状况,基于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本文分析了近几年全省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趋势,明确了全省水土流失分布的主要区域,分析土地利用和土壤两因子对于水土流失的贡献率,指出安徽省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地类和土壤类型,绘制了全省土壤侵蚀等值线图,估算了全省土壤侵蚀量。
期刊
具有破膜活性的正电两亲性抗菌高分子(Antimicrobialpolymers,APs)在对抗耐药细菌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正电两亲性结构是其发挥高抗菌活性的关键,但也是造成对正常组织细胞强毒性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利用感染微环境偏酸性的特征,开发设计pH敏感两亲性平衡可调控的抗菌高分子(pH-sensitive amphiphilic balanced-tunable APs,pATAPs),其在正常组
学位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技术具备随开随停,反应条件为常温常压的优点,对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该技术还存在能耗高、矿化率较低等问题。开发高效催化剂是提高反应系统性能的关键途径。二氧化铈催化剂拥有优异的氧化还原性和臭氧分解性能,是低温等离子催化降解VOCs体系中的理想催化剂。本论文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场内二氧化铈的形貌效应和尺寸效应,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尺寸和形貌的
学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由多孔的电极和致密的电解质构成,是一种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连续高效地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与目前普遍采用的氧离子导体电解质相比,质子导体电解质在中低温时具有更低的活化能和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因此,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CFC)更容易实现中低温下的运行。已有的质子导体氧化物材料中,BaZr0.8Y0.2O3-δ(BZY)和 BaZr0.1Ce0.7Y0.2O3-δ(BZ
学位
HepaRG细胞具有类似人肝祖细胞的双向分化潜能,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及胆道样细胞。分化后的肝细胞样细胞表现出与成熟原代人肝细胞相似的特性,大量表达CYP450酶为代表的Ⅰ相代谢酶(如CYP1A2、CYP2B6、CYP2E1和CYP3A4)、Ⅱ相代谢酶、药物转运体及核受体蛋白等。HepaRG因此也被FDA、EMA以及OECD等联合推荐为较理想的ADME(Absorption,Distrib
学位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显著上升。为避免胞内过高活性氧水平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肿瘤细胞的抗氧化系统水平会相应地上调以调节活性氧。因此,这种处于高水平的氧化还原稳态使肿瘤细胞对活性氧升高更敏感,更容易受到外源性活性氧引起的损伤。选择性地提升肿瘤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已被证明是实现肿瘤细胞杀伤的一种有效策略。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