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丹蛭降糖胶囊(DJC)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及ET-1m RNA表达,探讨血管内皮相关因子与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理;阐述有益气养阴活血功效的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1.1研究对象:随机将中医辨证属于气虚阴亏血瘀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都口服常规降糖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2周。1.2研究方法:治疗前后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并检测其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流变指标,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观察并分析PDGF-BB、v WF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2.动物实验2.1研究对象:选择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为180g至220g,喂养普通饲料一个星期后,随机分出15只作为空白组(K组),剩余大鼠按30mg/kg体重腹腔注射浓度为1%的链脲佐菌素(STZ)柠檬酸缓冲液(柠檬酸缓冲液为0.1mmol/L,p H4.5)。造模成功的标准是等72小时后采血,检测血糖≥16.7mmol/L,并出现明显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M组)、丹蛭降糖胶囊组(丹蛭组,D组)、格列齐特组(西药组,X组),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格列齐特组予格列齐特缓释片灌胃,丹蛭降糖胶囊组予丹蛭降糖胶囊联用格列齐特组一起灌胃,持续8周,共饲养10周。2.2研究方法:在治疗前后观察每组大鼠基本情况,同时测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餐后2小时血糖(2h PG)、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血流变指标。10周后在给予最后一次灌胃后,停止给予食水12小时,10%水合氯醛(250mg/kg)腹腔麻醉,获取肾脏组织,测PDGF-BB、ET-1m RNA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实验结果临床观察表明,经丹蛭降糖胶囊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4.2%,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好(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好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组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FFA、TG及LDL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1);HDL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v WF、PDGF-BB水平降低。2.动物实验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格列齐特组及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经过造模后体重、摄食量及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均较空白组增加(P<0.01),治疗后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体重、摄食量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格列齐特组和丹蛭降糖胶囊组TG水平下降(P<0.05或0.01),HDL-C水平升高(P<0.01),且丹蛭降糖胶囊组高于格列齐特组(P<0.05);模型组、对照组、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ET-1m 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丹蛭降糖胶囊组大鼠ET-1m RNA表达低于模型组和格列齐特组(P<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不仅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症候,同时可以保护血管内皮,提示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表达从而达到干预氧化应激状态、对抗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