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社会化区别于道德、法律、性别等社会化过程,相对来说更为隐蔽,缺乏正式的社会化体系,也更容易被社会所忽视。现有的情感社会化以情感实践为基础,以反馈、归因为主要手段而展开的。社会成员通过具体的情感行动实践,再评估行动结果与社会期望结果的差异,最后是通过归因强化固有的社会情感或者是接受新的社会情感规则。 情绪劳动是指组织员工通过情绪管理,以便顾客面前展示出可察觉的脸部表情或身体姿势,以提高顾客的情感体验劳动过程。在情绪劳动中,员工需要习得一种新的情感规则并将之作为工作中的个体情感规则。虽然与普通的情感社会化相比,其所要内化的情感规则更为明确,且拥有更为强制的反馈程序,但其实质也是一种情感社会化的过程。因此若将情绪劳动视为情感社会化的一种,不但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情绪劳动,而且还可以借此处理情感社会化问题。 情感社会化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个体在情感行动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对情感行动的反馈以及归因,从而习得社会情感规则。个体追求内心的舒适度,是决定是否内化社会情感规则的主要因素。相对于个体的固有情感规则来说,社会情感规则是强势且主导地位的,因而个体总呈现出对社会情感规则的内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