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医院的肾癌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生存分析目的:1.回顾性总结基于解放军总医院单中心的肾癌流行病学特征2.生存分析肾癌生存率、筛查肾癌预后影响因素、探寻和评价预测因子3.探讨手术干预措施如手术策略、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对肾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并统计2008年1月至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单中心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的诊治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影像、手术、病理及随访资料等,分析肾癌流行病学特征。采用logistics和Cox回归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和探寻肾癌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价肾癌预后预测因子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结论:1.构建了解放军总医院单中心4167例肾癌的数据库,平均随访时间40 (2-99)月,失访331例,失访率为8.11%。2.肾癌流行病学特点:患者男女比例为2.6:1,高发年龄在40-65岁,左右侧比例:0.98:1,双侧肾癌2.2%。无症状就诊79.3%,以症状就诊者20.7%。病理类型以肾透明细胞癌最为常见,占88.07%。肿瘤平均直径4.19±2.61cm。手术微创率91.7%; NSS40.7%,RN 59.2%;腹腔镜 78.6%,机器人 13.1%和开放手术 8.3%;经后腹腔入路83.1%,经腹腔入路16.9%。3.肾癌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12%、94.80%和91.99%;肾癌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8.61%、96.15%和94.59%;肾癌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96.35%、92.82%和 90.66%。4. logistics回归和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策略(NSS和RN)、肿瘤直径、MN分期和Fuhrman分级等因素与肿瘤特异性死亡和肿瘤特异性不良事件呈正相关。确认NSS是肾癌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而RN为危险因素。RN导致肿瘤特异性死亡的危险性是NSS的3.2倍;RN是NSS发生肿瘤特异性不良事件(肿瘤转移、复发和死亡)的3.5倍。5.手术方式(腹腔镜、机器人和开放手术)和手术入路(经腹腔和经后腹腔)对肾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没有影响。6. 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直径预测肾癌肿瘤特异性死亡率的截点为5.9cm,特异性为84.2%,敏感性为71.5%;肿瘤直径预测肾癌肿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截点为5.Ocm,特异性为80.8%,敏感性为67.9%。第二部分复杂性肾癌的微创治疗分析目的:1.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在治疗肾癌的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2.总结复杂性肾癌:双肾同时性肾癌、肾门型肾癌、完全内生型肾癌、Tlb期和T2a期肾癌的临床特征,比较RPN和LPN两种手术方式治疗CRC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从构建的肾癌数据库中筛选上述5种复杂性肾癌,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学分析同第一部分。增加倾向值匹配法,卡钳值设为倾向指数标准差的60%。结果与结论:1.倾向值匹配法分析显示:机器人较腹腔镜可明显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而在术中出血量、肌酐变化和进食时间方面没有差异。2.双肾同时性肾癌、肾门型肾癌、完全内生型肾癌、T1b期和T2a期肾癌疾病特征描述如下:①患病率分别为:2.2%,1.9%,0.6%,24.4%和6.2%。②性别构成比分别为:6.1:1, 1.1:1,2.3:1,3.2:1和2.1:1。③发病平均年龄分别为:52.8 ( 25 ~70)岁,51.3 (9~ 72)岁,50 (26~76)岁,51.4 (23 ~ 79)岁和 54.8 ( 17 ~ 81 )岁。④病理类型均以透明细胞为主,分别为80%,85%,88.6%,77.4%和80.9%。⑤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8.3%,97.5%,96.2%, 97.3%和89.5%;3.RPN和LPN均能顺利完成上述5种复杂性肾癌的NSS,NSS术后切缘阳性率分别为:3.5%,0, 3.8%,0.8%, 0; RPN与LPN比较可明显缩短热缺血时间,减少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肿瘤特异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对于局限性肾癌行NSS的金标准定为<4cm,显得比较保守。本研究所涉及的复杂性肾癌,在技术可以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N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