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国美展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型美术展览,无疑代表着我国美术创作者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为青年的美术创作者提供着创作方向。认真观察历届美展,发现历届美展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烙印,不同的时代会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并通过其题材、造型和表现技法体现出来。第九届全国美展举办时间正值世纪之交,不仅是中国美协成立五十周年,更是新中国的五十华诞,所以第九届全国美展相比较前几届全国美展“主旋律”十分浓厚,并且呈现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美展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型美术展览,无疑代表着我国美术创作者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为青年的美术创作者提供着创作方向。认真观察历届美展,发现历届美展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烙印,不同的时代会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并通过其题材、造型和表现技法体现出来。第九届全国美展举办时间正值世纪之交,不仅是中国美协成立五十周年,更是新中国的五十华诞,所以第九届全国美展相比较前几届全国美展“主旋律”十分浓厚,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全国各高校陆续设立艺术学院,人民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分工细化,人们可关注的点越来越多,艺术家们创作领域也随之变宽,新题材的出现促成了第九届全国美展中作品的多样性。另外党和国家积极鼓励艺术家们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因此第九届全国美展不论在作品质量还是作品数量方面都有了质的进步,对第九届全国美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第九届全国美展在美术发展中的历史地位,阐明了研究此课题的意义和目的;其次分析了第九届全国美展人物画题材的变化,并分别从历史革命叙事题材、现实生活题材及女性题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由此反映出第九届全国美展人物画作品题材的丰富性;再次对第九届全国美展人物画造型进行研究,分别从写实造型和意象造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由此反映出第九届全国美展人物画造型的多样化以及造型方法的多样化;最后从新材料的运用、表现技法的继承、表现技法的创新三个方面对第九届全国美展人物画的材料和表现技法展开论述,由此反映出第九届全国美展人物画新材料运用与表现技法的多元性。总体来说,第九届全国美展从题材的变化、造型的多元、表现技法的运用三个方面都体现出了其多样性、时代性的特点,无论是作品表现形式还是题材的描绘,都与社会文明发展相契合,是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中国人物画在题材、造型、表现技法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从而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内容,促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与进步。
其他文献
党的形象关系着党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前夕共产党的形象,直接影响了当时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政治走向,进而也影响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的进程。因此,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夕共产党的形象呈现与形象传播意义重大,它有助于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了解那一时期共产党究竟呈现了何种形象并如何传播这种形象以吸引民主人士,使各民主党派自觉公开接受其领导,并且能以古观今,不仅对当下共产党的形象呈现与传播具有启示
数据开放运动的勃兴、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发展,宣告了人类进入数据时代。数据新闻作为新闻业在数据时代的回应,是当下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的一种新闻理念和实践。相较于传统新闻,源于精确新闻和计算机辅助报道的数据新闻被认为是一种更加客观可信的新闻报道形式,其对于共时性群像式的描绘和历时性的整体规律的把握具有天然的优势,从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拟态环境中人们的认知偏差。数据新闻也是一种以数据处理为核心的新闻论证,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发展,知识传播的形式愈加的丰富。与此同时,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用户知识付费习惯的养成以及技术场景的成熟,促使了知识付费现象的蓬勃发展。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面向个人的付费产品和服务已成为知识创造和消费的强大动力。资本权力的介入,实现了知识资源的有效供需匹配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开始由免费的知识容器转变为知识消费的载体,知识以商品的形式有偿分享。知识付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城市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加剧。城市形象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各城市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利用大型城市马拉松赛来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而媒体报道对于城市形象的建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媒体通过广州马拉松赛报道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建构。 本文选取本地媒体《南方都市报》和《南方日报》在2014年至2018年关于广州马拉松赛的报道作为研究对
2018年夏天,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创造101》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被评价为“现象级综艺”,其中所诞生的“火箭少女101”女子团体至今仍然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热度不减。《创造101》在国内首次提出“全民创始人”的概念,主打节目中的选秀结果完全由用户决定的投票机制,引起了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媒介技术的发展与用户参与方式的丰富,是否为二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带来了新的可能?这场“全民参与”的选拔活动,究竟是
近年来,随着负面新闻报道的增多,与之相关的议题也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热点。论文以2016年至2018年间滴滴恶性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澎湃新闻》这一由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新媒体,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试图从新闻报道的数量、报道议题、消息来源和报道基调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澎湃新闻》在2016年至2018年间对滴滴恶性事件报道的框架建构及其基本特征,在三年的时间里,该框架是否呈现出变化的趋势。此基础之上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支点和平台,其建设发展备受社会关注。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变迁的见证者、记录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认知“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情况的重要渠道。然而,媒体在报道、呈现深圳经济特区时,不只是客观的反映,也是一种主观的建构。媒体建构了有关深圳经济特区的话语,并深刻地影响社会个体的认识与实践。对此,本研究结合框架理论、话语分析理论,
闽南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特定的地理位置使闽南地区拥有多元文化和多元信仰,由此形成颇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瓷雕是闽南民间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闽南寺庙建筑装饰,是闽南文化和信仰的外化表现和主要载体。通过研究其形成及发展,对了解闽南文化和民俗具有深刻意义。本文选取漳州东山地区的剪瓷雕为实例,以田野考察结合相关文献,对剪瓷雕艺术形成的背景、发展、审美、技艺等方面进行研究,藉由文化学、历史学
随着科技的冲击,人们的审美日趋多元化,开始了对陶瓷声音审美表达的关注、释放及挖掘。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面就有用“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好比喻来形容传统陶瓷的特质。在主观方面,陶瓷以其独特的“声音”贯穿整个陶瓷发展史,已然成为人们精神上的陪伴。从客观来讲,“声如磬”的本质是技术审美的指向,陶艺之所以能延续千年很重要的支撑因素就是技术。因此,人类不断地突破思想技术的桎梏,从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旅游业也慢慢的兴盛起来,与此同时酒店行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当今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日趋渐长,愈来愈强调不同空间的归属感,使得人们对酒店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酒店不再是功能单一的标准化设计,而是更多的结合地域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在不断发展。 本论文通过对苏派建筑文化的研究并应用在无想山语酒店建筑空间中去,从苏派建筑的空间格局、色彩关系、建筑风格、造园意境四个方面提取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