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越趋激烈,人类的睡眠质量日渐下降,失眠患者日益增多,长期失眠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的损害。如何解决失眠,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重要课题。失眠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西医临床上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服用安眠药,这些对失眠的治疗只能在近期内起镇静,安眠的作用,但毒副作用较大,长期大量服用易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停药易复发。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且副作用少的新疗法,显得尤为必要。目的本课题通过穴位埋线疗法和中药疗法的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为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提供依据。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选取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治疗组)30例和中药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取穴位:1.心俞、脾俞2.厥阴俞、足三里(均双,两组交替使用),每周治疗1次,两组穴位交替;对照组:服用归脾丸,每天3次,每次8粒。两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记录PSQI总积分等。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两组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经过治疗后,在PSQI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各项积分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两组间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的积分改善,两组疗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当。埋线组治疗失眠病情程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轻度失眠的改善比中度失眠的改善更明显。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和中药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在改善中医证候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穴位埋线疗法比中药疗法疗效更显著。埋线组轻度失眠的患者的疗效优于中度失眠的患者。与传统口服中药治疗相比,穴位埋线疗法具有治疗次数少、维持有效时间长、毒副作用少、简便易行、易为患者接受等特点,是一种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安全且经济治疗失眠的好方法,值得我们大力地宣传,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