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在科学研究领域与商业产品的推广都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因为OLED兼具产品轻薄、原料低价、可柔性制备、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彩色技术的突破是OLED发展的关键,实现高色纯度、高效率全彩显示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采用的全彩显示方法主要有“RGB三色发光法”、“色变换法”与“白光法”。然而,发光材料的色彩纯度不足、发光材料的寿命短、彩色滤光片造成光损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OLED实用化的发展进程。量子点因其特有的尺寸限域效应、粒子表面效应、隧道效应等微观效应而具有优异的电学与光学性能。将量子点的特殊性能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制造具有优良光电性能的新型量子点OLED器件是本论文研究课题的主要思路。论文主要内容包括: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了碳量子点(CQDs,Carbon Quantum Dots),研制了结构为ITO/m-MTDATA/NPB/MADN:TBPe/CQDs/MADN:Rubrene/BCP/Alq3/Al的黄蓝双发光混色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WQOLEDs)。实验结果表明,引入了CQDs的WOLEDs器件的开启电压约为12 V,较未修饰CQDs的原始器件的开启电压降低了40%。同时,在19 V正向电压驱动时WQOLEDs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19500 cd/m2,明显高于原始器件在工作电压30 V处获得的最大亮度14600cd/m2。并且,随着施加于WQOLEDs器件的正向电压从14 V逐渐增加至22 V,器件的CIE坐标也从(0.27,0.29)到(0.34,0.37)线性变化,WQOLEDs器件展现出了优越、稳定的发光色度调制效果,为混色WOLEDs可无需滤光膜实现全彩显示的OLED器件制造提供了新思路。开展了另一个对比实验,研制了结构为ITO/m-MTDATA/NPB/CQDs/MADN:TBPe/MADN:Rubrene/BCP/Alq3/Al的WQOLEDs器件。实验结果表明,WQOLEDs器件的开启电压、电流密度、发光亮度等性能对比原始器件均有显著的增强。同时,WQOLEDs的CIE坐标随器件的正向电压变化稳定在同一点位置,引入了CQDs提升了混色WOLEDs器件的发光色度的稳定性。分析表明,两组WQOLEDs的优越性能是基于碳量子点的多激子产生效应。研制了结构为ITO/m-MTDATA/NPB/CQDs/MADN:TBPe/BCP/Alq3/Al的蓝色OLED器件;结构为ITO/m-MTDATA/NPB/CQDs/MADN:Rubrene/BCP/Alq3/Al的黄色OLED器件;结构为ITO/m-MTDATA/NPB/CQDs/Alq3:Rubrene:DCJTB/Alq3/Al的红色OLED器件与结构为ITO/m-MTDATA/NPB/CQDs/Alq3/Al的绿色OLED器件。实验结果表明,除绿光器件外,其他加入碳量子点的OLED器件在光学与电学性能上均明显优于原始OLED器件。采用紫外还原法制备了银-碳复合型量子点(Ag-CQDs)。研制了结构为ITO/m-MTDATA/NPB/MADN:TBPe/CQDs/MADN:Rubrene/BCP/Alq3/Al的WOLEDs器件与结构为ITO/m-MTDATA/NPB/MADN:TBPe/Ag-CQDs/MADN:Rubrene/BCP/Alq3/Al的WOLEDs器件。实验结果表明,引入了CQDs的WOLEDs器件与引入了Ag-CQDs的WOLEDs器件相比于原始WOLEDs器件的光电性能仍具有明显提升。同时,Ag-CQDs WOLEDs器件表现出了比CQDs WOLEDs器件更强的发光色度调制性能。分析表明,上述实验结果是碳量子点的多激子产生效应与银量子点的金属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结果对制造可全彩显示的混色WOLEDs器件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论文从理论与实验方面对OLED器件的失效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案,为提高OLED器件寿命,推进OLED器件产品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