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中低端化特点,亟需通过转型向中高端迈进。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谋求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举措。目前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总量偏低,增速缓慢,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失衡,技术、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等的创新能力不足等。究其原因,除了受到上世纪产业政策的影响外,现实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也严重制约了其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等因素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作用都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制度在其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制度角度入手,对制度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在对所研究的制度范围界定时,除考虑经济制度之外,还结合产业的特点选取了知识产权制度。其次从非制度因素和制度因素两个方面回顾和整理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及制度在其发展中作用的相关研究。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产业特征及发展动因说明了它的制度密集性特点,并对制度影响其发展的机理做了一般性分析,与此同时,分析了各项制度对这一产业发展影响的具体路径。随后对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制度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最后,以我国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30个省(直辖市)2006~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制度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市场化、对外开放、财政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共同发挥着正向的推动作用,与这些制度不同,税收制度则却呈现出负向作用。从各项制度的影响大小来看,财政制度作用最大,之后依次是知识产权制度、市场化、对外开放和税收制度。而各项制度对东、中、西三个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不仅作用大小不同,作用方向也有所差异,这与各区域的特点是相关的。基于此,本文分别提出了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扩大其对外开放,完善、落实相关财税制度以及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