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东湾为半封闭海域,受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其自净能力较差。污染物一般通过工业排污口、河流、市政污水管道、海上油田、船只、养殖等多种途径大量排海,导致辽东湾近岸各海域不同程度的受到富营养化、石油烃和重金属等的污染。辽东湾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洋渔业资源种类及数量日益减少、海水养殖过程中病害增多、死亡率上升,赤潮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规模和持续时间日益扩大。本文根据2015-2017年3年监测数据对辽东湾营口、盘锦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以系统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全面客观的阐述了辽东湾营口、盘锦近岸海域水体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COD、石油类、叶绿素-a的空间、季节分布特征。选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氮磷比对监测海域内富营养化状况和营养盐结构进行分析、评价,并且针对辽东湾营口、盘锦近岸海域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和环境规划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分析后得出结论,调查海域内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每年8月含量最低,除个别站位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均超标。活性磷酸盐5月含量最低、10月最高,活性磷酸盐全年各站位资料取平均值后得出2016年超标率最低,为30%;2017年超标率最高,达到60%。COD污染较重的一年是2016年,2015年仅有个别站位不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017年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污染较严重的一年是2015年,2016年与2015年相比含量明显降低,2017年监测海域内石油类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通过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后得出结论,监测海域近三年污染等级均为4级,属于重度污染区。其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为主要污染因子。2.通过2015、2016、2017年三年的监测资料分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季节分布特征可知,无机氮8月含量较低,而3月、5月和10月含量较高。活性磷酸盐5月、8月含量较低,3月、10月含量较高。通过2016、2017年两年的监测资料分析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水平分布特征可知,2017年监测海域内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较2016年有增多现象,水平分布呈现出监测海域北部河口及沿岸浓度较高而中南部(远离河口及沿岸海域)含量较低的特点。3.通过2016、2017年两年的监测资料分析COD、石油类季节、水平分布特征可知,2017年监测海域内COD含量较2016年有明显降低,3月COD含量为四个监测月内最高值。COD水平分布呈现出监测海域北部河口及沿岸浓度较高的特点。石油类2017年含量较2016年明显降低,石油类水平分布呈现出监测海域河口及沿岸浓度较高的特点,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通过2017年5月、8月和10月监测资料分析叶绿素-a季节、水平分布特征可知,监测海域内叶绿素-a含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夏季海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大概是秋季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2倍而叶绿素-a水平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4.通过2016、2017年四个监测月海水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的分析可知,2016年3月、5月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8月、10月偏高,其中10月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最低。2017年8月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最低,3月、5月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仍然较高,10月富营养化程度最高,所有监测站位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以轻度、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为主,主要受活性磷酸盐的影响。2017年3月与2016年3月比较,重度富营养化状态的站位增加5个,主要受无机氮的影响。2017年5月海水富营养化状态优于2016年5月,2017年8月海水富营养化状态优于2016年8月,2017年10月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为两年内最重一次。通过对2016、2017年整年数据进行富营养化分析可知,2016、2017年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变化不大。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监测海域中、北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站位为河流入海口处部分站位。5.2017年营口、盘锦近岸海域监测站位PN/值与2016年相比略有降低现象,尤其在8月和10月PN/值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2017年8月无机氮含量较低,而10月活性磷酸盐的含量较高。2017年3月、5月、8月监测海域营养盐结构不平衡而10月较平衡。PN/值较大站位仍远离海岸,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浓度随离岸的距离变大而逐渐变小,但是无机氮的变化幅度小于活性磷酸盐,所以导致PN/值变高。通过两年间数据分析可知调查海区内浮游植物生长一直处于磷限制状态。通过PN/值变化曲线和富营养化曲线的对比可知,PN/值变化曲线和富营养化曲线大体上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当富营养化指数较高时,PN/值反而低。6.通过对营口、盘锦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营口、盘锦近岸海域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及环境规划的建议:健全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根据辽东湾营口、盘锦近岸海域水体自身功能,制定相应氮、磷浓度的允许排放标准。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在海洋监测方面由于监测部门较多,工作职责有所重复,甚至相互制约,因此应尽快构建能够有效运行的协调机制,建立一个统筹各部门的高层次机构。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明确它的法律地位,为以后在实践中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法律支撑。加速推行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起以红线制度为基础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新模式,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逐渐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