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年以来翻译研究经历了一场范式的转变。传统的翻译研究通常以原文为中心,着力于如何造就一篇忠实和通顺的译文。近年来,翻译理论家开始超越翻译行为过程本身之局限,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前所忽视的许多问题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和兴趣。本文以林则徐的翻译活动为个案,着眼于探讨翻译发起人在翻译中的角色,旨在对影响翻译活动的策动因素进行思考,以引起社会对翻译发起人的重视。翻译发起人在具体实践中通常充当和译者沟通的赞助人角色,但在特定条件下译者会自发组织翻译活动,扮演双重角色。林则徐在组织翻译活动中的充足事例表明,翻译发起人在通过翻译达成的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钦差大使林则徐的生平经历不着笔墨,而是探究和揭示他组织译员为官方机构从事翻译时的意图和想法。林则徐作为翻译发起者的这部分经历主要以这段时期的历史资料为依据来重现。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暴露了其军事弱势和政治腐败。林则徐几乎毫无例外地被定型为清政府派往广州禁烟的高级官员。但是,由他发起的翻译活动却为他赢得了“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美誉。在广州期间,林则徐和他所组织的合作者密切关注经济社会问题,增长对世界各国的见识。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林则徐在广州四处寻求通译人才,并创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官方翻译机构。他派人翻译外国报纸,编译国外关于地理和抨击鸦片贸易的书籍。翻译的材料使当时的统治阶级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受益匪浅。十九世纪末改良运动领导人之一的康有为曾说:“暨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文忠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林则徐被罢官后,其所译书文四海流传。林则徐组织翻译活动的远见卓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本文通过对他作为翻译发起人的个案研究,提出在当今中国社会,为充分发挥翻译之社会效应,翻译发起人的作用不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