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电针阳明经穴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干预佐剂性关节炎小鼠的α7nAchR神经-免疫机制,为电针阳明经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 临床研究: 方法:临床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4例活动期RA受试者随机分入电针阳明经穴组和电针非经穴组,两组受试者均口服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电针阳明经穴组取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以及阿是穴治疗,电针非经穴组取临近非经非穴部位以及阿是穴治疗,每次20分钟,每周3次,一共12周,共计36次。分别于治疗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访视,以ACR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为主要结局指标,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DAS28、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为次要结局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并对影响ACR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RA受试者入组时,各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共收集有效的病例126例。 采用全集分析(FAS分析)结合符合方案集分析(PP分析)比较两组的ACR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电针阳明经穴组的ACR20临床疗效优于电针非经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阳明经穴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优于电针非经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PP分析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随着访视次数的增加,电针阳明经穴组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视觉疼痛评分、受试者对病情的整体评分、医生对病情的整体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DAS28活动度、HAQ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电针非经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ACR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显示,病程短、关节肿胀数多、对自身病情评价分数低、DAS28处于高活动度的对应的OR值是7.847、3.438、0.03、2.214。电针阳明经穴对病程短、关节肿胀数多和DAS28活动度高的RA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对自身病情评价低的RA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差。电针阳明经穴对湿热痹阻证的活动期RA受试者的证候评分改善最明显。 两组安全性分析,部分受试者出现因针刺导致的皮下血肿,已及时对症处理;1例受试者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已及时处理。 实验研究: 方法:动物实验采用佐剂性关节炎(AA)小鼠作为研究对象,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AA模型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激动剂组予以腹腔注射α7nAchR激动剂0.01mg/次;电针干预组予以电针双侧“足三里”干预,非经穴电针干预组予以尾部双侧旁开5mm处电针干预;电针加拮抗剂组在电针“足三里”前腹腔注射α7nAchR拮抗剂0.01mg/次;每2天1次,共计8次。观察小鼠关节指数评分、HE染色切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PCR等指标,探讨α7nAchR介导电针抗炎的神经-免疫机制。 结果:电针干预对AA小鼠的关节炎指数、踝关节病理改变、血清TNF-α、IL-1β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电针干预组踝关节免疫组化α7nAch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AA模型组和非经穴电针干预组(P<0.05);电针干预组脾脏α7nAchR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显著高于AA模型组和非经穴电针干预组(P<0.05);α7nAchR激动剂表现出了和电针干预相类似的抗炎效应,α7nAchR拮抗剂使用后,电针的干预效应显著降低(P<0.05)。 结论:1.电针阳明经穴治疗活动期RA可以显著的提高ACR20和中医临床疗效,改善RA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 2.电针阳明经穴对病程短、关节肿胀数多和DAS28活动度高的RA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对自身病情评价低的RA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差。电针阳明经穴对湿热痹阻证的活动期RA受试者的证候评分改善最明显。 3.电针足三里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小鼠有显著的抗炎效应,提高α7nAchR在关节炎局部和脾脏的表达,且α7nAchR胆碱能神经在电针抗炎起着介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