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标志着畜禽污染防治政策导向由支持单一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企业”以达到源头控制向全面绿色发展转变;支持力度由单一领域向全面覆盖转变;支持方向从工业化处理的达标排放向生物质能源的可再生利用转变。在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畜禽粪污缓解农村资源紧缺问题,成为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是目前国内专家学者针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问题,总结归纳出的一般性解决方案,可供有相似特点的农户、企业和地方政府借鉴参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然而,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地区间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差异显著,资源化利用模式也难免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同的特点,传统的“一刀切”思维已不再适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区域适宜性评价为解决地区不同模式的配套选择问题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对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模式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较为片面,大都是从内部生产条件或者外部环境条件的单一角度出发,难以为不同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区域推广提供充足的理论和现实依据;(2)模式的评价研究文献不多,没有建立系统规范的评价标准,使得不同地区在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利用模式时缺少理论依据。因此,如何结合各地区特点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进行合理选择,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外部性等相关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特征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为主要目的,对“模式的归纳分类”和“模式的区域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不同区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合理选择提供借鉴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模式的归纳分类”:将我国现有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模式从内部生产条件(技术工艺、养殖场规模)和外部环境条件(管理方式、种养规模)2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其主要特征进行共性和差异性分析,找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然后从集中处理和分散家用两个方面对资源化利用模式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大型沼气工程集中利用模式、商品有机肥生产集中利用模式和家庭循环利用模式3种,并对不同模式的原理、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2)“模式的区域适宜性”:该问题的解决主要包含了“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建立评价模型对合适的调研区域进行实际应用”2个部分。(1)“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统分析了各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的支撑条件。依据评价指标建立原则从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建设环境条件4个方面选择了14个指标构建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求出了每一评价单元中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如下:在3类模式中,资源条件都占有很高的比重,分别为0.4323、0.5091和0.5718;技术条件在大型沼气工程集中利用模式中占比达到0.2887,仅次于资源条件的0.4323。然而在家庭循环利用模式中,技术条件占比仅0.0714;社会经济条件在3种模式中影响程度比较均衡,分别为0.2039、0.2409和0.2284;建设环境条件对3种模式的影响程度都比较小,分别为0.0751、0.0687和0.1284。这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发展实际基本一致。(2)“建立评价模型对合适的调研区域进行实际应用”。采用相对化处理办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并构建了评价模型,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辖内的吉首、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为评价区域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从横向比较上看,在大型沼气工程集中利用模式和商品有机肥生产集中利用模式的区域推广中,最适宜地区为永顺县;次适宜地区为吉首市、龙山县、保靖县、凤凰县;相对适宜性较差地区为泸溪县、花垣县、古丈县。在家庭循环利用模式的区域推广中,最适宜地区为永顺县;次适宜地区为龙山县、吉首市、保靖县、泸溪县、凤凰县;相对适宜性较差地区为花垣县、古丈县。从纵向比较上看。应优先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利用模式的为永顺县;应优先推广商品有机肥利用模式的为吉首市;应优先推广家庭循环利用模式的为龙山县、凤凰县、保靖县和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