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叶切除术术中组织创伤及神经损伤可以导致术后疼痛,严重的术后疼痛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会造成预后不良以及生活质量下降。但患者术后使用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术后镇痛满意度低。遗传因素可能是造成个体镇痛差异的原因之一。其中基因多态性可通过改变疼痛阈值和药物代谢影响患者的镇痛效果。本研究目的是评价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OPRM1 A118G),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158M(COMT V158M)以及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基因C3435T(ABCB1 C3435T)三种基因多态性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使用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探索个体化镇痛治疗的基因靶点。方法:研究选择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拟行全身麻醉下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在18至60岁之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使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100例患者的OPRM1A118G,COMT V158M,ABCB1 C3435T三种基因突变性,后将其根据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突变型杂合子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三种基因突变的分组分别为:AA、AG、GG组,VV、VM、MM组,CC、CT、TT组。患者术后镇痛都使用经静脉患者自控式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其主要镇痛成分为枸橼酸舒芬太尼,配以止吐剂预防恶心呕吐。手术结束后,记录三种基因突变中三组患者的术后24、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24 h时睡眠质量评分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术后48h内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OPRM1 A118突变为G的频率为35.5%,与AA组相比,GG及AG组患者术后24、48hVAS评分均增高(P<0.05),其术后48h舒芬太尼使用量也增多(P<0.05);与GG组相比,AG组患者术后24、48hVAS评分均降低(P<0.05),并且患者术后48h舒芬太尼使用量降低(P<0.05);三组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COMT V158突变为M的频率为31.5%。与VV组相比,MM组及VM组患者术后24、48h VAS评分下降(P<0.05),并且术后48h舒芬太尼使用量也降低(P<0.05);与MM组相比,VM组患者术后24、48h的VAS评分均升高(P<0.05),并且术后48h舒芬太尼使用量增加(P<0.05);三组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ABCB1 C3435突变为T的频率为57.5%。与CC组比较,TT组和CT组术后24 h时VAS评分和48h舒芬太尼用量降低(P<0.05),TT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降低(P<0.05),CT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增高(P<0.05);与TT组比较,CT组术后24 h时VAS评分、术后48h舒芬太尼用量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升高(P<0.05);但3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OPRM1 A118G,COMT V158M以及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使用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和需求量会产生影响。其中ABCB1 C3435T可能与术后焦虑有关。OPRM1 A118G,COMT V158M以及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差异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