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蚁属Formica16种蚂蚁进行了分子DNA条形码研究,探讨条形码在物种鉴定上的可行性。以COI、ITS1、ITS2为基础以及联合数据集COI+ITS1、COI+ITS2, COI+ITS1+ITS2,对所得150个样品的碱基序列进行了碱基成分、种间遗传距离、系统发育检验等分析,运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贝叶斯法(BI)等方法对数据集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编码基因COI比非编码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更容易得到序列。成功得到COI序列的样品数为149个,成功率达到99.33%;而ITS1、ITS2的成功率分别为93.33%、91.33%。COI序列具A+T偏向性,而ITS区序列碱基偏向性则偏向G+C。在碱基变异频率分析中,3个基因片段均有高的保守性,相比之下COI片段具有较多的变异位点,对近缘种类间区分具有明显的优势。(2)种间遗传距离分析中,单个片段的ITS1、ITS2基因分析表明,蚁属种间遗传距离的差异较小,种间的同源性较高。而单个COI基因与其他3种联合数据集,结果基本一致:未知种Formcia sp与其他15种的亲缘关系最远;而种间关系较为密切的有北方蚁F. aquilonia与多栉蚁F. polyctena、亮腹黑褐蚁F. gagatoides与日本黑褐蚁F.japonica。(3)饱和性分析得到单个COI基因片段以及COI+ITS1, COI+ITS2, COI+ITS1+ITS2数据集的碱基的转换和颠换均未达到饱和,可以用于系统发育分析;而在树长分布偏斜性分析中,这4类分子数据集的系统发育信号对最优树有较高支持率。因此,确定了用以下4个分子数据进行系统发育分析:COI,COI+ITS1, COI+ITS2, COI+ITS1+ITS2。(4)基于3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除了贝叶斯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对于联合数据集COI+ITS2及COI+ITS1+ITS2的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其他2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共有9个物种能够单独聚成一支,分子数据与形态学分类高度吻合,这9个种分别为:中华红林蚁F. sinensis、满洲凹头蚁F. manchu、乌拉尔蚁F. uralensis、凹唇蚁F. sanguinea、亮腹黑褐蚁F. gagatoides、光亮黑蚁F. candida、丝光蚁F.fusca、格劳卡蚁F. glauca、未知种Formcia sp.。(5)DNA条形码能够作为蚁属物种识别的辅助工具。经过DNA条形码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传统形态学差异分析表明,北方蚁F. aquilonia Yarrow,1955为多栉蚁F. polyctena Foerste,1850的同物异名。对满洲蚁Formica manchu中同巢中立毛生长情况不一致的样品,DNA条形码技术能起到校正的作用。通过系统发育树的分析,本文猜测,在红林蚁群F. sinae中存在隐存种,这需要其他工作进行证实。(6)由于种内与种间的基因差异存在着广泛的重叠区,无明显的种间阈值存在,表明单依靠DNA条形码鉴定物种结果并不准确。因此应该多种方法的综合分类以达到准确鉴定物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