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多尺度精细化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h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开发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一些区域的地面沉降十分严重。对该地区地面沉降的长期监测是减轻地面沉降灾害的必然途径。论文利用差分雷达干涉技术、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技术以及土的微观结构分析,从三个尺度上对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现状、发展和机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论文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如下:(1)采用D-InSAR技术对江苏沿海地区哨兵1的C波段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连云港地区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间宏观上的地表形变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沉降区域主要集中在连云港南部及盐城北部一带,累计沉降量达到40mm以上;在大丰市、滨海县等地,局部出现累计沉降量在30mm左右的沉降区;通过与地下水埋深对比,发现研究区内地面沉降的发生和发展与地下水开采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2)以D-InSAR区域地表形变分析结果为依据,在连云港徐圩、燕尾港及响水等三处布设了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系统,对钻孔累计长度约37km的地层断面进行了分布式精细化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徐圩地区地面沉降不明显,灌云地区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第三隔水层(80-130m)内,灌南-响水地区主要发生在第三含水层及其上下隔水层(100-200m)中,现阶段主要压缩层为含水层中分布的黏土层,其次为淤泥质砂土层,而粉砂层几乎没有变形。(3)将宏观的D-InSAR监测结果与局部一定深度的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D-InSAR监测结果能够反映一个区域的地面沉降特征,而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能够反映地层深部各土层的变形情况,二者对地面沉降的监测和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4)采用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从土的微观层次上,分析了钻孔内各土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并结合钻孔全断面各土层的光纤监测结果,对各土层的变形机理进行了精细化的分析,揭示了地层的沉降变形规律:孔隙率越大且孔隙概率分布指数越小的土层,在释水过程中压缩变形潜力越大。论文中三个尺度上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机理和减轻地面沉降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介绍了燃油降温系统的用途,承建单位在安装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和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出现的故障现象,并针对这些遗留问题和故障现象进行了修复和调试.
KC05集成电路是可控硅触发电路中的一种。本文针对在实际使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从KC05的工作原理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增加外围线路改进KC05的性能,解决产生的问题,不影响
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4月26日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草案按照全面提升动物卫生水平的目标,对动物防疫方针、防疫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监管体系等调整
本文研究在环形静止扩压叶栅中如何实现非定常自然流型向非定常耦合流型的转变,耦合流型对轴流压气机能带来多大的时均性能提高.通过在环形叶栅台上的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当以
工艺是铸件生产的依据,只有完善的工艺才能得到高质量的铸件。在生产实践中,通过优化铸造工艺方案的设计以解决树脂砂铸件缺陷是即方便又经济有效的途径。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一种降解细胞内物质的进化保守机制,目前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获得了多个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ATG)的突变体,并进行了相关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