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气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jia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气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品种,其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并且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但由于国内引气剂产品应用技术上的不完善、质量上的欠缺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引气剂在国内的应用还没有被普及。研究已发现不同种类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有着不一样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四种类型引气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使其在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和工作性的同时,不至于对其强度造成很大程度的负效应,为引气剂更好地应用到混凝土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首先研究水泥品种、砂率、粉煤灰、水灰比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其次是各引气剂对混凝土气泡特征参数的影响(气泡参数主要包括含气量、气泡平均直径和气泡间距系数),最后是相同掺量的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四种不同类型的引气剂,即改性松香热聚物引气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引气剂、三萜皂苷引气剂、木质素磺酸钠引气剂的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根据相关标准,分别测定这四种引气剂在不同掺量下所拌制的混凝土性能,主要包括: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减水率、泌水率、含气量和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凝结时间差及硬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比、收缩率比的测定等。通过试验测定的结果,分析确定综合性能相对最佳的混凝土试块,从而确定引气剂的掺量。研究发现在其他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中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比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含气量要大;随着混凝土中水灰比、砂率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也随之增加;而随着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会越来越小。其二,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与硬化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存在相关性,当气泡平均直径、间距系数、比表面积较小时,气泡的稳定性较好,气泡的经时损失率也较小;通过4种引气剂气泡特征参数看出三萜皂苷引气剂、木质素磺酸钠引气剂更适合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其中改性松香热聚物引气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引气剂、三萜皂苷引气剂、木质素磺酸钠引气剂的相对较佳掺量分别为0.016%、0.005%、0.016%、0.30%;并且改性松香热聚物引气剂的减水效果一般,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泌水效果很好。十二烷基磺酸钠引气剂几乎没有减水效果,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泌水效果很好,对硬化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三萜皂苷引气剂的减水效果一般,但可以大大降低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率比,对硬化混凝土性能影响不大;木质素磺酸钠引气剂的减水效果一般,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泌水效果远不如前三种引气剂,但对硬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很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我院药库工作的管理模式。药品库存量管理。方法:从医院HIS系统数据库中提取2010~2013年药品销售及库存数据,利用电子表格软件统计、处理,计算库存周转率,结合相关
大数据时代,社会对于个人信息的利用需求在高速扩张,这同时增加了信息主体的权益被侵害的可能性,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了大数据时代下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具有多元的价值,法律需要通过较合理的权利配置使主体间形成一种均衡状态。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概念术语,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淆。个人信息与隐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隐私的特征是私人性和隐秘性,而个人信息则强调可识别性,二
纯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早期多采用固定速比减速器,现在已开始采用多挡自动变速器。为了满足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发展的要求,本课题组正在开发一款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动力保持型两
目的:评价某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抗菌药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法,分析评价某院呼吸科2012年7月~2013年6月出院的203例CAP患者
<正> 吴圣农老中医是我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近五十年,在理论与临床上有较深的造诣,尤对疑难病症有独到经验。现举四例验案于下,以见论证立法之一斑。难治
<正>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探索性地开展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简称"三变"改革)。在总结地方探索的基础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
络合镍是电镀废水中较难去除的污染物之一,由于其本身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难以通过沉淀、过滤等传统工艺予以去除,因此找到一种稳定可靠且性价比较高的处理工艺成为目前的当务
借助流行病学和量表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男女人群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男女人群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存在多种相关性,并归纳出多个相关的证候
本文选取了11家中国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轨道车辆挤压材生产企业进行分析比较,既有可以生产所有变形铝合金棒材的生产线,也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自行设计研发的挤压机。
笔者梳理已有的词义演变相关研究,发现研究对象多为一组或几组单音节词的历时替换研究,缺乏对常用双音词词义演变的研究。甚至常用词演变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李宗江(1999)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