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利用推拿手法测定仪采集右手拇指指腹按法操作时所形成的动态曲线图。从最大按压力、有效做功时间、频率、单位周期时间及发力角五个参数指标对动态曲线像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分析按法参数指标的意义及操作要领,为按法的规范化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进一步指导推拿手法的教学及应用。方法:参加测试的人员分为三组:教师组、男生组、女生组,每组10人。测试人员手法操作前,先静息10 min,避免心理因素干扰,随后在SF-III型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定系统测力平台上进行右手拇指指腹按法操作。每个测试者的操作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和稳定阶段,先让测试者在推拿手法测试仪上熟悉操作2min左右,待其动作稳定后开始采样1min,同时研究员对其所形成的曲线图进行实时命名保存。测试人员操作完毕后,研究员将对采样的图像进行回放并随机截取两个界面进行分析。结果:(1)拇指按法在SF-III智能推拿手法参数测定系统测力平台操作时形成的是一种类似于梯形的曲线图。(2)教师组与男、女组所获得的最大按压力、频率、发力角、有效做功时间及单位周期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生组与女生组之间进行比较,频率及单位周期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按压力、有效做功时间及发力角三个因素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拇指按法的频率与有效做功时间呈负相关(P<0.05),单位周期时间与有效做功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1、教师组在进行按法操作时,发力平稳缓慢,梯度较小,维持最大力度的时间较长,然后逐渐缓慢撤力。体现了“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手法特点。2、学生组进行按法操作时,发力迅速,逐渐发力过程所形成的梯度较大,维持有效做功时间较短,撤力迅速突然,易出现“冲击感”。3、按法操作越慢,完成一次按法操作周期的时间越长,有效做功时间也越长,手法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