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虫草是一类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泛的真菌。本研究对粉被虫草分离菌株RCEF4585、双梭孢虫草分离菌株RCEF4337及珊瑚虫草分离菌株RCEF4022菌丝体中的天然色素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菌丝色素粗提取HPLC-MS分析;色素组分分离纯化;色素组分的鉴定;色素组分稳定性研究。通过HPLC-ESI-MS分析发现,菌株RCEF4585菌丝体甲醇粗提物中的天然色素物质并非单一的化合物,而是多种黄色色素的混合物,主要色素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6H32O9,其紫外特征吸收峰分别为228nm、260nm、413nm、434nm。根据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特征吸收波长,查询Chapman&Hall天然数据化合物,未发现相匹配的已知化合物,初步判断该化合物是一新化合物。菌株RCEF4022甲醇粗提物经HPLC-MS分析发现,提取物中只含有一种色素物质,质谱分析得出其分子式为C30H18O12,对应紫外特征吸收峰225nm、266nm、297nm、467nm。根据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特征吸收波长查询,发现该化合物与Dicatenarin衍生物2,2’,4,4’,5,5’-Hexahydroxy-7,7’-dimethoxy-1,1’-bianthraquinone一致,为羟基蒽醌类色素。该化合物从虫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尚属首次。HPLC-ESI-MS分析结果表明RCEF4337甲醇粗提物中的主要天然色素物质和RCEF4585菌丝甲醇提取物中色素物质一致。该菌菌丝乙酸乙酯粗提物中的主要色素化合物为C30H18O13,其对应的特征吸收峰为225nm、266nm、297nm、503nm。根据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紫外特征吸收波长,查询Chapman&Hall天然数据库,未发现相匹配的已知化合物,初步判断该化合物是一新化合物。采用HSCCC对菌株RCEF4585菌丝中的目标色素物质P-1进行了分离,溶剂体系为V(乙酸乙酯):V(正丁醇):V(甲醇):V(水)=10:3:3:10,以其下相为流动相,上相为固定相,转速850r/min,流速为2mL/min,紫外检测波长340nm。利用Semi-Preparation HPLC方法对菌株RCEF4022和菌株RCEF4337菌丝提取物中色素物质进行纯化分离,共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P-2及P-4。经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三个化合物的纯度都达到95%以上,高分辨HPLC-MS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三个色素化合物分子式分别为C26H32O9、C30H18O12以及C30H18O13。此三个色素化合物的紫外特征吸收和分子式与粗提物中对应的色素化合物相一致,表明所得色素化合物在分离过程中未被破坏。经化学显色反应鉴定所得三种色素化合物都是蒽醌类物质。对色素P-4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该色素物质易溶于甲醇、乙腈、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高温和氧化剂对色素化合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金属离子对色素物质稳定性影响的实验中发现,Fe3+的存在会使最大吸光度略有降低,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