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小说与城市有着特殊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对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古代小说所描写的大量生动的城市图景,乃是古代城市生活形象化的反映。本文侧重对后者的研究。主要以古代小说作为考察对象,来探讨其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城市文化。“古代小说”中的“古代”以文言小说繁荣的唐代为上限,以公元1911年民国之建立为下限,“城市文化”则是对存在于城市生活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称,其内容包括城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物质生活、思想观念、审美风尚、制度礼仪等。本文的总体思路是将唐代至晚清的历代小说中的城市文化作一纵向、历时性的描述,同时采用纵中有横的结构方式,对历代小说中反映的典型城市进行不同角度的透视分析,而在研究中则尽可能以异质的中国传统乡土文化和西方城市文化为参照系。在方法论上,本文采用文史互证和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主要从文献价值的层面来论证小说中城市描写的史料价值,同时指出这些城市描写所具有的小说个性和艺术价值;尽可能将研究的重点深入到城市的精神文化层面,以期从小说的角度揭示古代城市文化的特质和内涵。本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正文八章,全文二十五万字。绪论部分主要在宏观上讨论古代小说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介绍中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和古代文学对早期城市的描述,进而指出古代城市发展与小说发展的相互关系,即城市发展促进小说的发展,小说反映城市内容。就后者而言,古代小说的城市情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绪论中还对本文之研究思路、研究现状和意义作出说明。在正文历时性的论述中,第一章以唐代小说中的长安为主要对象,描述展现帝都气象的各种娱乐活动,兼论唐代小说中的“神异之都”洛阳和“富贵仙乡”扬州。第二章写宋元时期,以话本中的双城:东京和临安为对象,展示“南宋移民追忆中的东京梦华”和“作为东京真实映像的临安”。在第三章中,明清小说中的开封和杭州是对前代双城的追忆和重塑,写开封的小说以《歧路灯》为代表,这一时期杭州西湖小说则蔚为大观,本文着重讨论其题材类型与美学价值;第四章讨论《金瓶梅》中的临清,主要研究它的商埠特色和运河文化特<WP=3>征;第五章以明清小说中的南京和北京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红楼梦》、《儒林外史》的“金陵情结”进行比较,其后通过对《儿女英雄传》、《小额》等的分析,论述中国京味小说之初创;第六章论苏州,对于明清小说中的苏州来说,“富贵风流”是它的最大特色,这主要通过苏州的三方面特性:商会特色、山水特色和文化特色来表现。第七章“明清小说中的扬州”,首先梳理明清时期扬州小说的发展轨迹,然后侧重论述《风月梦》作为中国第一部城市小说所具的文化品格;第八章论述重点是从扬州到上海,晚清小说明显展示了这种都市繁华梦的变迁。在上海成为文化中心之后,随之出现了早期海派小说,并对后世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此外这一章还论及晚清小说中的其它口岸城市如广州、天津等。结语部分是对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的总结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