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的燃烧满足了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但排放的燃烧尾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SO2,NOx(90%为NO),CO,CO2等污染物的排放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NOx不仅能形成酸雨和光化学雾,而且能引起温室效应,人类的很多疾病都或多或少与NOx的排放有关。如何有效地消除尾气中的NOx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尽管NH3作还原剂选择还原NOx在固定源(发电厂)NOx等行业已经投入商业运营,但由于NH3容易泄漏、腐蚀性强、设备投资大、操作难度高、能形成硫酸铵等造成管道堵塞,将该技术应用于移动源NOx(汽车尾气)的治理几乎是不可能。三效催化剂(TWC)应用于汽车等移动源尾气时能同时脱除尾气中的CO,HC和NOx,但该技术只能应用在空燃比(A/F=14.6)附近狭窄的范围内。富氧燃烧是当前提倡节约能源和减少废气排放的发展趋势,而TWC催化剂在这种燃烧条件下对脱除NOx基本没有活性。碳氢化合物为还原剂选择催化还原NOx(HC-SCR)是目前研究非常热门的课题,自从发现CH4能选择催化还原NO(CH4-SCR),CH4-SCR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脱除氮氧化物技术。选择具有高活性、选择性和抗SO2和H2O毒化性能的催化剂是将该技术投入实际应用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正是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本文首次采用了一种具有FAU和BEA两种拓扑结构的复合沸石分子筛(FBZ)为载体,系统的研究了Co和Mn交换FBZ催化剂(CoH-FBZ和MnH-FBZ)催化CH4还原NO的催化性能,并应用XRD,FT-IR,DRS-UV-Vis,SEM,NH3-TPD,H2-TPR等现代的分析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NO,NO+O2,NO2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的方法研究了N、O的吸附态与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复合结构催化剂的抗H2O和SO2毒化性能,采用SO2-TPSR技术对比研究了SO2毒化单一结构催化剂CoH-Beta和复合结构催化剂CoH-FBZ表面形成的含硫物种与催化剂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传统催化剂CoH-ZSM-5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应用NO,NO+O2,NO2,NO+NO2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对氮氧化物与催化剂CoH-ZSM-5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具有应用价值的催化剂,并探讨CH4-SCR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分子筛的拓扑结构直接影响催化剂的CH4-SCR性能,催化剂抗SO2和H2O的毒化性能也与沸石载体的拓扑结构有关。本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研究进展:(一)Co,Mn系列复合结构催化剂CH4-SCR的研究结果1采用两步水热晶化法能成功的合成具有FAU和BEA复合拓扑结构的沸石分子筛FBZ,FBZ的XRD图中仅观察到FAU和BEA两种拓扑结构的特征衍射峰且没有其它杂晶峰,应用XRD结果可获得复合结构沸石中两种拓扑结构的质量相对含量;FBZ的FTIR图谱中能观察到FAU和BEA两种拓扑结构的特征吸收峰,两种拓扑结构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与XRD图一致;FBZ的SEM图中没有观察到八面体型(典型FAU的晶型晶貌),为均一椭球型的晶型晶貌,由于BEA结构生长在FAU结构的外表面,因此FBZ的SEM图与单一Beta沸石的SEM图较为相近。2 NH3-TPD结果表明,H-FBZ上产生了一种新的强酸位,该强酸位能够被金属离子交换,且Co,Mn离子交换后该酸位的平均酸强度有所增强。程序升温氧化(TPO)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研究结果表明,处于离子交换位置的Co,Mn对氧化和还原处理不敏感,在所研究的选择催化CH4还原NO过程中能保持氧化态不发生变化。3 CoH-FBZ催化剂的DRS-UV-Vis图谱与单一结构催化剂CoH-Beta和CoH-Y的DRS-UV-Vis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NH3-TPD和复合沸石分子筛的结构特点,可以推断在CoH-FBZ中产生了新Co位,氮氧化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支持这一推论。4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结构催化剂CoH-FBZ与机械混合催化剂(CoH-Y+CoH-Beta)存在显著的差异,催化剂的CH4-SCR催化性能受沸石分子筛的拓扑结、沸石分子筛中的酸位、金属性质、金属的所处的晶体场、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a.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与CoH-Beta和CoH-Y单一拓扑结构机械混合催化剂相比,负载Co的复合结构催化剂CoH-FBZ上NO还原为N2的转化率明显较高,且当BEA的质量相对含量为60-80%时,复合结构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CH4选择性;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着其中Co含量的增大而提高,高空速使NO还原为N2的转化率下降;沸石分子筛载体的酸性能促进CH4-SCR反应进行;O2能促进CoH-FBZ催化剂催化CH4还原NO,当反应体系中无O2时,CH4还原NO的活性很低(2180×10-6NO+2050×10-6CH4),随着反应气流中O2的浓度增大(反应温度773 K),CH4还原NO的催化活性迅速增大,当O2的浓度为2.00%时,催化活性达到极大,继续提高O2的浓度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有所下降。O2的主要作用是能与N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能活化CH4的中间吸附态-NOy,然而过高的O2浓度使CH4直接燃烧速率加快,从而抑制了SCR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中存在H2O或SO2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下降,两种毒化物质同时存在使催化剂中毒更加严重,但复合结构催化剂较单一结构催化剂显示出更好的抗H2O或SO2毒化性能。b.Mn系列复合结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Co系列复合结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非常类似,与MnH-Beta和MnH-Y单一拓扑结构机械混合催化剂相比,负载Mn的复合结构催化剂MnH-FBZ上NO还原为N2的转化率明显较高,且当BEA拓扑结构的质量相对含量为60-80%时,复合结构催化剂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CH4选择性;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其中Mn含量增大而提高;沸石分子筛载体的酸性能促进CH4-SCR反应进行。同样,复合结构催化剂较单一结构催化剂显示出更好的抗H2O或SO2毒化性能。c.单一拓扑结构沸石分子筛为载体时,Co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Mn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但复合结构催化剂MnH-FBZ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CoH-FBZ的催化性能基本相同,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MnH-FBZ的催化活性甚至较CoH-FBZ的催化活性高。进一步证实所制备的复合结构催化剂并非单一结构催化剂的简单机械混合,且沸石分子筛载体对催化剂的CH4-SCR活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两类Mn系列催化剂均较Co系列催化剂显示好的抗H2O毒化性能,但当反应体系中存在SO2时,Mn系催化剂在抗毒化性能方面的优势被削弱。5 NO-,NO2-和NO+O2-TPD研究结果表明,载体对N、O化物与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有很大的影响。NO-TPD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吸附态NO不稳定,在573 K前基本脱附完全,且CoH-FBZ系列催化剂上形成的吸附态NO相对更稳定。NO2与NO+O2能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稳定的含N、O的吸附态-NOy。与单一拓扑结构的CoH-Beta和CoH-Y相比,CoH-FBZ表面形成的吸附态-NOy相对更稳定,且NO+O2(或NO2)在CoH-FBZ表面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曲线上至少存在两个NO2脱附中心。由于氮氧化物只能吸附在催化剂中的Co位上,表明复合结构催化剂中形成了一种新的Co位,由于复合结构的拓扑结构、强酸位和新Co位的协同效应使CoH-FBZ具有新的CH4-SCR催化活性。6 SO2-TPSR研究结果表明,被SO2毒化后的催化剂表面形成了稳定的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占据部分的活性,导致催化剂表面形成活性吸附态-NOy含量下降是SO2使催化剂催化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复合结构催化剂CoH-FBZ表面形成的含硫化合物相对于单一结构催化剂CoH-Beta表面形成的含硫化合物不稳定,提高反应温度更多含硫化合物脱附释放出部分活性位,使复合结构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抗SO2中毒性能。(二)CoH-ZSM-5催化剂CH4-SCR的研究结果本论文中系统的研究了CoH-ZSM-5催化剂上的NOx(O2)-TPD,并研究了有氧和无氧条件下,CoH-ZSM-5上CH4选择催化还原NO或NO2。1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氧条件下,CH4选择催化还原NO的活性很低,加入O2极大的提高了CH4-SCR催化活性。在NO/CH4/O2和NO2/CH4/O2反应体系中,CH4还原NO和NO2为N2的转化率基本相同,CH4的转化率也基本相同。而无氧体系反应NO2/CH4,673 K前CH4还原NO2的催化性能与有氧条件下相同,继续提高反应温度,CH4还原NO2为N2的催化活性有所下降。2 TPD研究结果表明在CoH-ZSM-5表面形成的含N、O吸附态均吸附在催化剂中的Co位上,吸附量随催化剂中Co含量增大而增大,吸附条件对NO,NO2和NO+O2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吸附态的量有很大影响。N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吸附态很不稳定,523 K前基本脱附完全,吸附过程中NO的浓度对催化剂表面形成NO吸附态的量影响不大;随着吸附温度上升,NO吸附态的量迅速下降。NO2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吸附态-NOy的量随吸附过程NO2浓度增大而增大,提高吸附过程的温度吸附态-NOy的量则明显下降。尽管NO较-NOy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弱,但NO与NO2共吸附时,由于竞争吸附使吸附态-NOy的量明显下降。3在1000×10-6NO2,1000×10-6 NO+1000×10-6NO2和2000×10-6NO+2%O2三种吸附过程中,由于最后一过程NO2的浓度最低,且存在NO的竞争吸附,因此,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吸附态-NOy的量应该最少,但实际形成吸附态-NOy的量处于另外两种吸附过程形成吸附态-NOy的量之间。这表明NO+O2能不经过NO2直接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吸附态-NOy。4 O2的主要作用是与N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能活化CH4的吸附态-NOy,从而促进CH4-SCR反应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