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非作家J.M.库切写于1986年的小说《福》被看成是对19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重写。而《鲁滨逊漂流记》一直以来都被评论家们视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它通过颂扬白人男性克鲁索经过个人奋斗而成功的故事,宣扬了殖民主义,并且作为有关荒岛的真实故事的官方版本而流传下来。然而,库切却认为,由笛福所开创的再现客观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并非如他所声称的那样真实可信。相反,他认为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为当时的帝国主义殖民事业服务的,属于一种虚构的真实。于是,库切将小说《福》的写作立场置于南非的后殖民语境中,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后现代重写。《福》讲述的是一个白人女性流浪者苏珊·巴顿力图讲述自己的荒岛经历而最终未果的故事。库切借用后现代主义的各种叙事策略,消解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用语言和叙述所构建的历史真实感,揭露了历史写作中的权力结构,从而体现了对历史与殖民话语权威的反抗,最终形成了对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颠覆的主题。库切的这种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文学解构,可以说是一种非殖民地化的政治行为。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写作语境与混杂性文化身份两个角度,分析了形成小说《福》的后殖民批评主题与后现代主义手法写作的原因。第二部分关注的是《福》对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削弱的主题,分别从对二元对立关系模式的解构、对历史权威的反抗以及对殖民话语权威的颠覆三个方面,讨论了库切对南非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反抗。第三部分从对现实主义的各种技巧与后现代叙事手法的借用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福》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戏仿与解构。第四部分关注的是《福》的叙述结构,从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着手,分析了《福》中的多重叙述层次,揭示了叙述中的权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