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瑟·米勒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一起被世人称为美国20世纪三个最伟大的剧作家。他在1949年推出他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立刻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该剧展现了个体与家庭和美国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该剧剖析了人们因迷信美国梦所付出的代价。米勒批评美国社会制造的一个神话,即只要你努力工作就可以成功。这种金钱至上主义否定了人生的终极意义,误导了美国普通大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物质主义诱惑人们贪得无厌地购买商品并将人生的意义建立在商品消费上。《推销员之死》向世人提出警示:对这种金钱和物质的孜孜以求有可能把自己沦为商品和社会错误价值观的牺牲品。《推销员之死》揭示普通美国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它向读者展示现代西方文明中存在的种种尖锐的矛盾和一系列社会问题。该剧深刻挖掘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其蕴含的悲剧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和观者的心。与传统悲剧观相左,米勒选择小人物最为悲剧的主角。这个小人物不懈找寻自己的身份,尊严和人生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悲剧是乐观的。米勒描绘了一个普罗大众的代表---推销员,呈现了他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米勒认为该剧的主角威利·洛曼是一个志向高远却受苦极深的角色。对米勒而言,洛曼是现代的悲剧英雄,因为他集中展现了“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一生的奋斗来证明他的个体存在”1的精髓;表明了人的“不可摧毁的意志”2,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酒神,一向是西方悲剧艺术的最根本的永恒原型。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提出悲剧是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形式。悲剧主角,尽管遭到否定和毁灭,但它毕竟只是现象,他的短暂的毁灭,相对于浩瀚无垠和神秘的宇宙,丝毫无损于意志的永恒生命。悲剧精神不是悲观的,而是一种高扬生命意志的乐观主义精神。从1979年至2008年,国内各类期刊上共发表近29篇有关阿瑟米勒和《推销员之死》的论文。而这些论文多局限于《推销员之死》中所体现出的美国梦的破灭以及阿瑟米勒的现代悲剧观的研究,鲜有的几篇探讨《推销员之死》悲剧美学的文章,也大多把焦点集中在某些表现手法和技巧上,对该剧展现的悲剧的积极意义也只是一笔带过。而且在笔者所调研的文章中没有一篇用尼采悲剧美学全面而又系统地分析该剧的积极的美学意义的。本文作者从主人公的英文名(Willy Loman)得到启示,即意志(Will),美国梦的破灭(Loss)和小人物的悲剧(Man),试图从尼采的酒神精神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考量和分析这个作品的悲剧意义,从而在米勒把小人物作为悲剧主角的选择,导致主人公悲剧的社会根源---美国梦的破灭,和主人公个体的消亡对人类坚定的自由意志和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的肯定等问题上寻求理论支撑,进一步表现出尼采的悲剧精神所赋予该剧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