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境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地表形态与覆盖改变、景观格局发生了变化,使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强,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对物种特别是稀有种的种群分布、生存资源需求、生境分布与生存威胁进行分析,从而开展生境评价,是物种保护的基础。然而,传统的地面调查难以满足大面积生境及其变化研究的需求。3S技术的出现为生境调查和及时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将大量的地面详查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采用3S技术对动物生境评价,是近年来3S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羚牛是世界濒危、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羚牛与大熊猫、金丝猴被称为中国高山林型中的三大珍贵动物。现存4个亚种,仅产于东南亚。其中,羚牛指名亚种(高黎贡山羚牛)主要分布于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随着人类活动对其生境干扰的加强,羚牛指名亚种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较,羚牛指名亚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和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利用3S技术综合开展羚牛生境评价与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S技术支持下的高黎贡山羚牛生境综合研究”和973项目专题研究“3S技术支持下的高黎贡山羚牛生境评价研究”的支撑下,选取高黎贡山羚牛的主要分布区——高黎贡山北段作为研究区。在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上,对羚牛的生境选择进行数量化分析,明确了影响羚牛生境选择的因子,并得到羚牛出现频率的预测性方程,在此基础上,在3S技术支撑下,通过对4期的中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处理,提取研究区地表覆盖信息,利用研究区1:50000地形图建立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预测方程的结果,建立研究区的数字模型DTM,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北段的羚牛生境做出初步评价,并探讨了其保护的生境途径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 (1) 影响羚牛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植被、人类干扰和坡度,其次是距农业用地距离、距主要公路距离、水源和隐蔽条件,坡向对羚牛生境选择的影响不明显。 (2) 无人类活动影响下,羚牛可在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生存。从1974年到1989年、到1999年、到2004年,适宜羚牛生存的生境面积逐年减少,而不适宜的面积逐年增加。从1974年到1989年、到1999年、到2004年的最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143146.00ha,140741.00ha,103183.00ha,81483.00ha,中等适宜的面积分别为224824.00ha,17602.00ha,154032.00ha,135841.00ha,一般适宜面积分别为120659.00ha,111226.00ha,94799.00ha,57810.00ha,而不适宜面积分别为9724.00ha,123723.00ha,176576.00ha,251130.00ha。 (3) 人类活动影响下,最适宜羚牛的生境大面积消失,生境丧失比例逐年增加,1974年、1989年、1999年、2004年的生境丧失比例分别为7.31%、12.26%、13.01%、33.73%。生境的适宜性转化明显,最适宜生境(A)演变为中等适宜(B)、一般适宜(C)和不适宜(D),最适宜生境演变为中等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中等适宜演变为一般适宜和不适宜,而一般适宜则转化成不适宜。各等级在各年间的转移概率基本相似,其中,1989年生境等级A和B的转移概率最大,2004年生境等级C的转移概率最大。A、B、C三个等级的平均转移概率分别为74.19%、54.43%、77.13%。 (4) 为有效保护高黎贡山羚牛,首先加强羚牛现有生境的保护,尤其是最适宜生境的保护。其次,消除羚牛生境隔离因素,增强生境连通性,再次,还要充分注意人类活动对羚牛生境的影响。如捕猎、砍伐、挖野菜等。总之,为保护羚牛,有必要加强羚牛保护法律的宣传和教育,并对捕杀者给予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