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视角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历来是各个国家广泛重视的重大经济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政治因素在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消极作用也逐渐显现。在此背景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视角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视角出发,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归纳了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分析了政治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定和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两方面分析了政治因素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影响及其取得的成效,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政治因素的消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供给和权力下放存在较大差别、中央与地方政府双方职权范围不够明确、落后政治意识形态在区域内依旧存在、政治环境的影响致使西部产业结构重型化、区域间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负面影响逐渐凸显。产生消极作用的原因在于:政治领导方式的非合理性使用、传统集权政治权力结构的制约、政治意识形态的两面性、复杂政治环境的潜在影响、社会阶层的严重分化。  通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政治因素影响的研究,提出: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优化政府权力结构,合理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健全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建立区域合作推进机制;摒弃旧有意识形态,强化区域改革的政治意识;营造稳定的政治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五项建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真正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实现建筑施工的节能降耗并降低建筑成本,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施工质量和获取最大利润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探讨了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的联系和意义,并分别对建筑节能好建筑
学位
时尚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有着区别于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不同特征。社会结构的变革,经济的进步,意识观念的更新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