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探讨细粒棘球蚴是否通过促进脾细胞分泌抑制性分子TGF-β1而促使CD4+CD25+T调节细胞分化,从而下调NK细胞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最终抑制NK细胞对原头蚴的杀伤,而形成对宿主的免疫逃避。方法1.建立小鼠细粒棘球蚴感染模型,实验组用原头蚴感染BALB/c小鼠,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同体积的PBS;分别于第1、3、5、7、9、12天处死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T细胞的含量及NK细胞的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qRT-PCR法检测Foxp3mRNA和TGF-β1mRNA的相对表达量;Yac-1作为靶细胞与小鼠脾细胞共培养,用LDH法检测小鼠NK细胞对Yac-1的裂解率,观察脾细胞的杀伤活性。2.建立小鼠细粒棘球蚴感染模型,并用抑制剂特异性阻断TGF-β1受体,于第9天处死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T细胞的含量及NK细胞的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用LDH法检测脾细胞的杀伤活性;Western Bolting检测细粒棘球蚴对TGF-β/Smad的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在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CD4+CD25+Foxp3+T比值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小鼠CD4+/CD8+T细胞比值逐渐下降;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CD4+CD25+T细胞数量呈逐渐增高;Foxp3在基因水平上的表达呈增高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除感染后第1天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外周血中TGF-β1的含量增高:ELISA结果显示外周血细胞因子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高;qRT-PCR法检测到TGF-β1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呈增高的趋势。3.在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小鼠NK细胞数量及杀伤活性均下降:小鼠NK细胞对Yac-1细胞的裂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NK细胞的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量呈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感染后1、3、9、12天NKG2D的表达量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NK细胞数量呈下降的趋势,与感染前比较,感染后第1、3、9、12天NK数量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其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呈正相关,R2=0.679。4.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小鼠,通过抑制剂SB-525334阻断TGF-β1受体后,上述所有结果均逆转:其下游分子Smad2/3磷酸化蛋白表达下降,NK细胞活性受体NKG2D表达增加,NK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率恢复,小鼠NK细胞的活性与其活性受体NKG2D的相关性分析的表达呈正相关,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CD4+CD25+T细胞数量减少。结论1.通过建立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到:细粒棘球蚴通过促进脾细胞分泌抑制性分子TGF-β1而促使CD4+CD25+T调节细胞分化,从而下调NK细胞活性受体NKG2D的表达,最终导致NK细胞对原头蚴的杀伤减弱,而形成对宿主的免疫逃避。2. TGF-β1受体阻断剂SB-525334可能在临床上预防包虫病的复发有一定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