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III)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净化海岛淡水水源水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b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岛四面环水,有着丰富的海水资源,但海水淡化成本居高不下,海岛村镇居民的饮用水水源仍以淡水水源为主。目前海岛淡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海岛居民的用水水质安全受到威胁。而海岛村镇人口分散,建立大型水厂不易发挥规模化效益,故一般多以分散小水厂的方式供水,工艺以常规工艺为主。而常规工艺很难保证处理后的水质稳定达到国家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所以解决海岛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问题成为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海岛居民健康生活的品质保证。在众多的解决方案或技术中,不改变原有水处理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是最有效的方法。其中预氧化技术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手段之一。而传统的预氧化技术对部分污染物的去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将探究一种对污染物去除范围更广的预氧化技术来保障和提升海岛村镇饮用水水质安全。
  Mn(Ⅲ)是一种单电子转移氧化剂,在水中的稳态浓度达μM级别,能快速降解水中的微污染有机物。综合Mn(Ⅲ)的化学特性和目前的研究方向与进展,将其作为水处理中的预氧化技术有一定的理论可行性。本文对Mn(Ⅲ)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工艺(Mn(Ⅲ)+C/S)的效能进行评估,将其与混凝沉淀工艺(C/S)、高锰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PM+C/S)、氯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工艺(Cl2+C/S)的处理效能进行比较,论证Mn(Ⅲ)+C/S的可行性与优势,并探究Mn(Ⅲ)+C/S的最优运行参数,以期给出技术建议。最后,阐明其作用机理,为Mn(Ⅲ)+C/S在实际应用推广中提供理论支持。评估内容包括对水中常规污染物(浊度、溶解有机碳(DOC)、总氮(TN)、硝态氮(NO3--N)、氨氮(NH3 -N)、铅(Pb2+)、六价铬(Cr(Ⅵ)))和新兴污染物(微有机污染物和典型的纳米颗粒污染物)的去除效能。运行参数优化内容包括Mn(Ⅲ)的投量、混凝剂的种类和沉淀时间。机理部分的探究包括强化因子的鉴定以及在工艺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将Mn(Ⅲ)氧化剂作为传统水处理工艺中的预氧化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优势。总体而言,在去除所研究的污染物方面,Mn(Ⅲ)+C/S的性能优于C/S,PM+C/S和Cl2+C/S。特别是对TN、DOC和新兴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很大的优势。处理出水的残余总Mn含量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给出的限值(0.05mg·L-1),且未检测出急性生物毒性的风险,可以表明Mn(Ⅲ)+C/S的安全可靠性。在本课题研究中,当Mn(Ⅲ)的投量为100.1μM,混凝剂为FeCl3,沉淀时间为20min时,Mn(Ⅲ)+C/S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能最优。Mn(Ⅲ)+C/S的作用机理为:1)Mn(Ⅲ)的氧化作用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减弱胶体之间的静电斥力,使胶体脱稳絮凝。Mn(Ⅲ)又可作为新生态MnO2的前驱物;2)新生态MnO2的吸附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且其可作为凝结核加速絮体生长,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达到强化混凝沉淀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由于具有施工方便、经济性好等一系列优势,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城乡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步由低层建筑向中高层建筑发展.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应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和合理的抗震计算方法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的特点,该文提出"约束砌体"的概念,即在墙体中加调钢筋混凝土芯柱和水平条带来共同约束砌体、加强砌体,从而有效地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通过15片约束墙体(其中包括3片开孔墙体)的
框码头结构由于在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优点,在内河港口码头建设中已被广泛采用。虽然其结构形式与传统的高桩码头有类似之处,但由于内河框架码头桩基工作环境面临后方岸坡陡、库水位变幅大以及后方陆域堆载作用等复杂问题,码头桩基与岸坡土体相互作用机理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探明框架码头桩基的受力特性,本文在工程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查阅的基础上,针对库岸砂泥岩填方区框架码头桩基受力条件,研发了结
长江上游卵石分汊河段众多,不同汊道的河势特征与碍航特点各异,部分汊道河段曾进行过多次整治,整治难度较大。近年来长江上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来流非恒定性及来沙量的显著减小;加之目前航道有升级的要求,原水沙条件下Ⅲ级航道的整治参数的确定方法的适用性及改进方法有待研究。  山区河流的整治参数研究多集中在整治水位与整治线宽度两个参数上,而对整治线线型的研究极少;此外,基建疏浚也是长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