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幅员辽阔,水域广阔。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因长江、黄河两河流域对农业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海洋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中国的海洋文明的研究也远远落后于西方。这导致了与海洋文明密切相关的造船相关的专业技术不那么引人注目。然而,近年来,大量的考古发现,特别是打捞海上沉船的考古发掘让我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海洋。我们不仅从中可以窥见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而且从其它的文物中还可以发现中国古代与其它国家的交往往来。很多古籍有关历史事件和造船技术的记载被打捞和出土的文物所证实。这些文物的出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外交历史等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中国造船史》的英译因此成为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既可向国外推广传播中国古代的造船相关史实知识,改掉以往外国学者对中国造船文化起步较晚、技术比较落后的的偏见;又可以以史实为证,弘扬中国的造船历史和技艺,促进东西方的造船历史和文化交流。本文共分为五章,论文第一章笔者简要地进行了此次任务的描述,分别从任务来源、委托方要求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展开;第二章则是具体、详细地论述了该论文基于的理论基础,笔者从科技翻译的标准、功能对等理论的概述以及功能对等理论对于科技翻译的指导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由任务的过程构成,包括此次翻译任务的译前准备工作,翻译过程以及译后工作(主要是审校工作)。笔者对书中部分内容进行了翻译和多次修订,最终完成中英文的翻译任务;第四章则是详细讨论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此次翻译任务中的运用,具体以本文列出的十六个译例来进行说明;第五章是总结部分,笔者结合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归纳总结出此类具有较强历史背景的科技文体的翻译问题以及处理此类翻译问题的心得体会,总体上来说,在翻译这类文章时,不能以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简单地传达原文的基本信息,而要结合中英科技文体的不同特征,使用变化的句式和表达,以适应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关的历史背景在翻译的时候,如果会对读者的理解产生影响,就要进行注释说明;科技文体力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意思,翻译应当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专业性的问题,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功能对等理论有些许不足之处,特别是力求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获得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相似的反应这一点操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这对于读者的双语能力的要求过高,且难以搜集合适的样本进行说明。但对于此类科技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有助于译者向译入语读者准确传达原文的核心内容和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