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靶向性纳米粒子作化疗药物载体的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eau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的化学疗法是现阶段临床上用于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化疗方法是一种系统性全身治疗手段,不具有癌细胞特异性识别能力,治疗过程通常带来较强的副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运用纳米载体进行药物递送能够在保护药物活性的同时,使药物尽可能多的在肿瘤部位富集,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小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随着抗癌药物纳米载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仅仅通过纳米粒子的被动靶向能力提升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难度很大。这些仅具有被动靶向能力的载药纳米粒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药物在癌细胞内的富集,但一方面仍有大量药物未能被癌细胞摄取,另一方面,即便药物进入到癌细胞中,某些在细胞特定亚器官中作用的药物并不能被准确的送到作用位点处,这往往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极大的削弱抗癌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抗癌药物在作用位点处的药物浓度,提升药物的抗癌效率,一系列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抗癌药物纳米载体应运而生。而随着主动靶向性纳米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于药物作用位点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过程中的精确性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了多种具有癌细胞靶向功能的纳米载体材料被开发并应用于癌症治疗,具有更精准主动靶向功能的亚细胞器靶向性纳米载体材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亚器官(线粒体)靶向性的纳米粒子,用于化疗药物精准递送到癌细胞线粒体中进行癌症治疗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癌症治疗的现状及不同种类的主动靶向性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新型的以线粒体为靶点的亚细胞器靶向纳米粒子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对这类线粒体靶向性纳米粒子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中,我们制备了一种长度为40-50 nm,宽度为20-30 nm的多孔棒状纳米三氧化二铁,同时合成了一种线粒体靶向性高分子TPP-PEG-NH2,通过硅烷化试剂将上述高分子键接到多孔纳米铁的表面,得到了具有线粒体靶向性的多孔纳米铁。利用这种新型的线粒体靶向性纳米粒子装载了三氧化二砷,得到了 ATO@TPP-MNRs载药纳米粒子。我们通过红外,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等多种表征方法对纳米粒子的外貌,形态,尺寸等进行了表征。运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载药纳米粒子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的毒性评估。此外,我们还通过激光共聚焦对纳米粒子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定位分析,证明了带有TPP(三苯基膦)基团的纳米粒子的线粒体靶向性增强。此外,我们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对细胞中细胞色素c,caspase-3和caspase-9进行了评估,进一步证明了,载药纳米粒子对癌细胞毒性的增强是通过增强药物在癌细胞线粒体中的富集,造成癌细胞线粒体的损伤程度增大引起更多的癌细胞凋亡。虽然在第二章中通过体外的毒性实验证明了当材料表面增加了线粒体靶向性基团时,载药纳米粒子将药物精准递送到癌细胞线粒体中,使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一旦纳米粒子进入体内后,由于线粒体靶向性基团给纳米粒子所带来的高的表面正电荷,使其在体内循环过程中更容易吸附血清蛋白,这种额外的蛋白吸附一方面会降低纳米粒子的体内循环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血清的覆盖会一定程度的削弱纳米粒子的线粒体靶向能力,影响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内抗癌效率。同时,这种线粒体靶向性并不具有癌细胞特异性,一旦纳米粒子进入到正常细胞中,药物在正常细胞的线粒体中富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增强,最终导致癌症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变大。为了消除在体内循环过程中线粒体靶向性基团高的正电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章中,我们制备了一种具有还原响应性的癌细胞内可活化线粒体靶向性纳米粒子PLGA/CPT/DSSP,用于改善紫杉醇的体内抗癌效率。这种可活化的LPNPs在体内循环过程中,通过长的PEG4000链段有效的屏蔽了线粒体靶向基团TPP带来的高正电荷,解决了高正电荷带来的血清过度吸附问题,确保了纳米粒子通过被动靶向能力尽可能多的在肿瘤组织处富集。而一旦纳米粒子进入癌细胞中,在肿瘤细胞内高浓度GSH的作用下,DSSP(DLPE-S-S-PEG4000)链段能够迅速发生断裂,TPP基团被暴露出来,纳米粒子恢复强的线粒体靶向能力,将抗癌药物精准的递送到癌细胞线粒体中。此外,由于DSSP只在癌细胞中存在响应能力,这种载药纳米粒子即使进入到正常细胞,DSSP链段也不会发生断裂,载药纳米粒子的线粒体靶向功能始终被屏蔽,药物不会在线粒体中产生富集,这有效的减小了具有线粒体靶向功能的药物体系对正常细胞的毒性,降低了化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我们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对纳米粒子的粒径,表面电荷等性质进行了表征。在高浓度GSH条件下研究了纳米粒子的电荷变化。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内外毒性实验结果均证明了这种可活化的线粒体靶向性载药纳米体系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线粒体靶向性纳米载体高的正电荷在体内循环中的不利影响,并能显著的提高化疗药物的抗癌效率。第三章中设计合成的可活化纳米粒子虽然能够显著性提高药物在癌细胞线粒体中的富集,但是由于纳米粒子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仅通过被动靶向性在肿瘤组织处富集的纳米粒子仍然有限,有部分药物并未被癌细胞摄取。而这些未被癌细胞摄取的药物,通常会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带来较严重的副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癌细胞对载药纳米粒子的摄取,提升抗癌药物的利用率,降低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我们在纳米粒子表面引入了癌细胞靶向性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双靶向功能的纳米粒子。这种新型双靶向纳米粒子与传统的双靶向载体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双靶向性具有程序化的特点,细胞靶向性与亚细胞器靶向性依次展现,互相之间并无干扰。此外,细胞靶向性分子DSPB(DLPE-S-S-Biotin)在引入癌细胞靶向性的同时,同样有效解决了线粒体靶向性基团所带来的高正电荷的问题。通过体内外实验的测试发现,这种程序性双靶向性载药纳米粒子在体外毒性和体内抗肿瘤效率方面均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相较于单靶向性载药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效率均有了明显的提升,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的药物体系。
其他文献
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结构特点及施工流程,从设计配合比、温度控制、搅拌与浇筑工作等方面,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由于W火焰锅炉NOx排放浓度高,一些电厂采用低氮燃烧+SNCR脱硝+SCR脱硝的耦合脱硝方式,但运行中出现了氨逃逸浓度严重超标的问题。以某60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为对象,采用CFD数
在日常会话中,英美人士在不同场合请求对方做某事时,往往回避使用please一词。据说有位留学生,初到英国,海关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If you would fill up this form”这位留学生
1978~1999年,广西耕地总量相对稳定,但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趋势明显,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利用程度、集约经营程度和利用效益偏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预测2010年耕地总面积可保有258.
<正> 1956年在党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之际,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把建立科技情报机构列入我国《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开始自上而下地陆续建立起科技情报机构,从而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急切需要信息服务.本论文从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体系的这一角度,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给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可能性及在这一过程中应抓几项工
基于未来电网需求和智能电网愿景,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架构目标和原则,强调现有电网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服务和程序的可重用性、可移植性、系统的易管理性。设计了智能电网信息通
水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和重要蛋白来源,深得消费者的喜爱,消费量也在日益提高。致病性弧菌是水产品中引发人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会引发人的季节性传播流行性的肠道
我国学术网络的发展清华大学孙平一、引言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也掀起了一股关注我国学术网络发展的热潮,这股热潮既来自国内,也来自国外。学术网络的全面建设将使国内,并与国
介绍了一种随机表面间接触热阻的计算方法,即将接触点简化为圆盘接触模型计算单点接触热阻,用计数函数的方法确定接触点的分布函数,最终得到接触热阻随接触表面所受挤压应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