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是人类创造性的劳动及其成果,是推动国家和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成效。但根据阿罗(Arrow)、罗默(Romer)等学者的研究,创新性产品存在的公共产品性和外部溢出性,以及创新过程中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风险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为弥补市场缺陷,助力企业创新成长,完善市场科技创新环境,各级政府均加强了对科创研发的支持,形成了一系列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科创支持政策措施。一般而言,中央财政从全局长远的角度考虑顶层战略设计和制度建设,侧重于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地方财政从区域实际出发考虑落实科技发展战略和上下联动,侧重于技术研究与开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区域创新发展角度,地方财政科技政策是地方政府利用公共财政政策建设当地科技创新环境的重要路径选择,在区域科创扶持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因此,加强对地方财政科技支持及政策的研究,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理论上剖析了财政科技支持理论依据,构建了财政科技支持运作机理并提出需进一步探讨的实证问题;在实证上,以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高新技术园区为例,对地方财政科技支持与企业创新积极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浦东科技创新财政政策体系和相关优化对策建议。论文首先进行理论研究。第一,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在科技创新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的基础上,从创新研发的特性、市场失灵和政策财政职能三方面,剖析了财政科技支持的理论依据,认为在创新研发资源配置不足和企业研发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可根据地方产业特色,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采用合理的地方财政科技支持方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财政在区域科技创新中的配置、分配和稳定职能,达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第二,界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地方财政科技支持和地方财政科技政策工具的内涵,分析了其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运作机理,认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地方财政科技支持关系密切,地方财政通过不同的配套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积极性和最终的技术创新成效,企业技术创新动态和需求又会影响地方财政支持方向并促进相关政策的优化和完善,最终形成即实现企业创新发展,又促进政策优化完善的良性循环。第三,在前述分析基础上提出后续章节中需要探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地方财政科技支持与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之间的关系;二是地方政府科技创新财政政策体系设计与优化。其次,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比分析国内外财政科技政策并总结经验。选取了国内外科创高地作为参考样本,国际案例包括美国硅谷、英国伦敦科技城、以色列特拉维夫等7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案例包括北京中关村示范区、深圳高新区、苏州高新区等高新区,从集聚创新要素、促进企业创新功能提升、营造创新环境三方面分析财政科技政策经验,作为政策体系的设计依据。二是剖析浦东新区财政科技支持现状、面上效果和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浦东财政科技支持总量稳中有进,支持方式丰富多样,支持方向聚焦主导产业,并集中于国有大中型高龄企业。从面上效果看,科技创新主体不断集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推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环境不断完善,科创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同时也指出了财政科技政策在设计、实施管理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探讨地方财政科技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的影响作用。以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开创性地将现有浦东财政科技补贴分为五大类别,并对园区内3194家企业共计7679条观测值采用大样本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整体而言,财政科技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推动作用,即呈现出积极的互补效应。第二,不同科技补贴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其中:促进创新活动类补贴和促进人才集聚类补贴能显著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创新环境类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有限的积极作用,而促进企业发展类补贴和促进资金融通类补贴则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间接影响。第三,对比五类财政科技补贴的影响程度,促进人才集聚类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最大。最后,综合上述研究,构建地方政府科技创新财政政策体系。基于浦东科技创新实际情况,建立了浦东财政科创政策三维体系,其中包括财政科创政策的横向条件结构、财政科创政策的纵向生命周期结构和财政科创政策的项目来源结构,并强调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支撑作用;形成了包含顶层设计、条块协作和创新投入方式的可操作的财政决策与管理机制;并从要素集聚、功能提升、环境营造三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