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及支护机理试验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地下工程的规模与数量也在日益扩大,面向地下深部建设已经成为了目前人类工程活动的必然选择。但是,深部大规模地下工程建设必将带来高地应力、高温以及软岩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尤其是高地应力带来的难支护问题已经成为深部地下工程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部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和速度。针对深部应力状态的复杂性及围岩破坏特征,目前研究尚不十分成熟。所以,研究高地应力下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及稳定性控制就成为了深部工程建设亟待探讨的问题。以《显德汪矿复杂应力大变形硐室群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为蓝本,采用自行开发研制的CM60/10平面应变试验台配合三轴伺服试验机,并结合CM250/18平面应力试验台进行支护效果研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相互验证的手段,进行了高地应力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机理试验研究,主要分析了采用不同注浆支护形式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破坏特征以及位移变形等,对比了采用锚网注+底角锚索支护和简易支护条件下支护效果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主要获得如下结论:(1)自行研制了配合三轴伺服试验台应用的操作简便的CM60/10平面应变试验台,并介绍了其尺寸设计、制作方法以及工作原理。现场实际操作发现CM60/10平面应变试验台能够较为简易地获得巷道围岩的破坏特征。(2)提出了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结构的概念。认为巷道围岩应力集中分布于破坏圈外围,形成以“应力集中圈”、“应力集中壳”、“应力集中环”和“应力集中泡”为主要体系的三维围岩应力集中结构。分析了围岩应力结构各个分支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揭示了围岩破坏的主要根源在于应力集中壳的失稳。(3)划分了λ<1状态巷道围岩破坏过程分区。第Ⅰ破裂带:巷道初期碎胀直至破坏,两帮逐渐形成楔形三角形,增大巷道跨度。(楔形破裂带);第Ⅱ破裂带:当巷道两帮楔形破坏区充分剪断破坏后,巷道两上拱角及底角失去了支撑作用后逐步失稳。(二次破裂带);第Ⅲ破裂带:由于拱角的失稳以及滑移裂隙向顶板转移,使顶板丧失支撑体,诱发断裂失稳,形成顶底板第Ⅲ破裂带。(贯通失稳带)(4)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裸巷在不同地应力状态下应力演变和分区破坏形式以及巷道群开挖围岩应力扰动规律,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其他文献
低透气性高瓦斯矿井中如何增加煤层透气性的技术研究,目前是瓦斯抽放技术研究领域中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瓦斯抽放技术研究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
煤岩受力损伤破坏是引发矿山灾害的根本原因,张、剪破坏形式是煤岩损伤破坏的常见形式。因此,研究煤岩张、剪破坏形式下的红外辐射响应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到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对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煤岩张、剪破坏形式下的最高(最低)红外辐射温度、平均红外辐射温度(AIRT)以及红外热像的变化特征。
学位
我国研究部门和厂家在应用国外先进的插秧机构方面,只是单纯的测绘和仿制,由于旋转式插秧机构是采用非圆齿轮系传动,它的瞬时传动比影响到插秧机构秧针的运动轨迹,所以,采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铜钼分离一直以来就是矿物加工领域的难题,是制约铜钼共生资源开发的较大障碍,因而成为选矿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江西某难选铜钼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以期研
为了实现白云鄂博氧化矿的就地处理,满足管道输送铁精矿的技术要求,同时,可提高铁的收率,增加企业经济利润。通过设计试验、试验室试验、工业试验及生产应用,论文主要研究了最终精
本文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港口场地清扫困难为出发点,设计开发的一种清扫装置。通过分析港口作业的特点、综合利用CAD技术和实验方法对清扫装置的清扫方式、传动装置和滚刷设
本文设计了一种空间布局合理、结构简单的线控液压转向系统。该系统可以替代目前机械转向系统中复杂的机械转向机构,并能利用电信号传输代替全液压转向系统中的油压动能传递,
阅读能力是汉语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汉语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因此,中学汉语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