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律加快,失眠发生有递增趋势。目前我国失眠者达120-140万人次,失眠率达10-20%,女性57%,男性43%;年龄31-50岁占51%,51-60岁占15%,60岁以上占18%;干部、经理、管理阶层占35%,技工及下岗人员占30%,退休人员占13%。治疗失眠,中医针灸因没有毒副作用、治疗方法较多、效果显著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在临床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失眠与颈椎病关系密切。针对病因治疗是否比传统辨证取穴治疗更有优势,我们选择颈部有阳性体征不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设置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颈部局部取穴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辨证取穴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为评价指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疗效评价,结果预期会获得颈部取穴治疗不寐的循证医学依据,将进一步提高临床针对病因诊治不寐的准确性,提高针刺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福音。目的分析评价颈部取穴针刺治疗颈性不寐的临床疗效,探讨颈部取穴针刺治疗颈性不寐的有效性,从而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本课题根据循证医学,DME/流行病学的原则,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不寐”的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选择60例失眠并伴有颈部触诊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颈部取穴组),对照组(辨证取穴组)。治疗组采用颈部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操作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每日治疗一次,一周5次,10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2周后随访一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失眠症状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变化,运用DME、统计学等方法进行课题设计及观察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 PSQI评分比较:①治疗2周后,治疗组29例患者,PSQI平均得分为8.38±2.41,对照组28例患者,PSQI平均得分为10.36±2.33,两组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比较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治疗组PSQI平均得分为10.52±2.69,对照组PSQI平均得分为11.43±2.30,两组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皆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治疗组平均得分有所上升(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二组之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总有效率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0%;经卡方检验,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2周后,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9%;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9%;经卡方检验,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部取穴针刺治疗颈性不寐有效,且与辨证取穴针刺相比,颈部取穴针刺有较好的短期疗效,体现在对PSQI的明显改善,但治疗结束两周后随访疗效与辨证取穴相当。说明对于一部分颈部有阳性体征的失眠患者,针对病因治疗,确有疗效,且起效较快,值得临床研究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