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世界之首,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据1998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我国城市男性肝癌的死亡率为30.40/10万,女性为10.60/10万,手术治疗对早期患者有肯定效果,而对转移或腹水形成后的患者,不仅手术困难,术后复发率也很高,放疗、化疗对肝癌的疗效不能肯定,肝癌的临床治疗迫切需要新的方法。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生物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第四模式日益受到重视,作为肝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生物治疗已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DC能有效的摄取,加工及呈递抗原,并能刺激未致敏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是启动、调控并维持体内特异性免疫诱导的中心环节。制备肿瘤特异性DC肿瘤疫苗,可以有效的激发特异性的持久的肿瘤免疫诱导。这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热点,并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实验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诱导DC的途径及调控其成熟的方法;进行肝癌树突状细胞免疫瘤苗的体外实验,评价不同时间应用肝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所诱导的抗肝癌效应。
实验方法: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孕妇胎盘端脐血,分离脐血单核细胞(cordbloodmononuclearcell,CBMNC)及T淋巴细胞,用rhGM-CSF、rhIL-4及TNF-a联合诱导CBMNC分化为DC,并以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在培养周期内选取不同时间(第3、4、5、6、7天)用肝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CBMNC-DC,以不同时间负载抗原的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活化为CTL,并用CTL对肝癌细胞进行杀伤,MTT测定活化的自体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和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
实验结果:1、CBMNC在细胞因子rhGM-CSF,IL-4及TNF-a配伍作用下体外诱导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和表型的DC。2、不同时间负载抗原的DC中,DC介导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随负载抗原时间呈递减趋势;不同时间负载抗原的DC诱导自体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随负载抗原时间呈递减趋势。
结论:1、CBMNC在细胞因子GM-CSF,IL-4及TNF-a配伍作用下体外诱导分化为成熟DC。2、不同时间(第3、4、5、6、7天)负载抗原的DC中,第3天负载抗原的DC诱导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及抗肝癌效应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