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立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的重要战略之一,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现在对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成效做出客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新区设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本文也将对国家高新区的评价方向设定在其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的测算上面。国家高新区政策成熟后往往会被推广到全国,这就使传统的DID工具无法准确识别因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而造成的差异化效果。为此,本文选择合成控制法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该方法还便于进行微观比较,同时能规避因可能出现的不同时间趋势所造成的影响。结合分析方法以及研究主题的特点,本文选取了1981年-2012年的数据进行研究,以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并以1991年和1992年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中的24个作为实验组,通过合成控制法分别模拟了各个实验组城市在没有政策干预下潜在的经济增长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按照不变价格计算,那么在1991年成立的10个实验组城市中有9个城市在随后年份中取得正向的平均效果;而在1992年成立的14个实验组城市中有11个取得正向的平均效果。由此推断国家高新区对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具有促进效果的。稳健性检验中,本文首先利用排序检验的思想,发现以10%作为置信水平而得到显著结果的10个实验组城市中有9个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取得了促进作用;随后利用回归DID方法,同样得到两组数据回归的交互项均是正向、显著的结果。这两个检验结果也支持了上述所得结论有效的判断。进一步地,通过真实路径和合成路径的比较,本文还发现:大部分国家高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表现在成立的3年—5年以后,且1992批次的延迟时间明显长于1991批次。这一发现也与Ferrara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此外,国家高新区取得的成效与所在的地域也有一定关系,因为最初图形中得到负面结果的城市都位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合成控制法无法帮我们进一步探究效果差异背后的原因,但通过简单的比较后我们初步认为效果差异与高新区的规模有关,相关方面更深入的探究有待后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