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金30-40年代创作转向——以《家》、《寒夜》为中心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代巴金激情四射,以《激流三部曲》成为中国新文学代表,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40年代又以《寒夜》成就他创作的高峰,彪炳现代文学史。巴金创作比较集中的题材是“家”,我们会发现,30年代作者对“粗”持否定态度,40年代对“家”别有一番顾恋,好象又回到他所抛弃、厌恶的生存环境。前后经过十年,创作倾向发生如此转变是耐人寻味的。笔者认为,这种创作上的转向,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随意的,更不是简单的回归,这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所处的环境、当时的社会思潮乃至个人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巴金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作家,由激清澎湃到内敛深沉,是作家创作以及思想的成熟表现。本文试以《家》、《寒夜》为中心,通过其转变原因的分析和几组人物形象的比较来加以论证,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巴金30-40年代创作作品的思想意义。
其他文献
《楚辞通释》是明清之际研究《楚辞》的扛鼎之作。该书秉承宋代义理探寻之风,注重阐发微言大义,同时重视历史考据,在训诂学史上独树一帜,对明清之际的学术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五四”启蒙思想哺育下踏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中国第二代女作家丁玲,其创作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王蒙所说:“历史已经删节掉了多少花絮——而丁玲的作品仍然活着。
学位
音乐与文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的微妙关系。当作家有意识地借鉴音乐的表现手法时,这种关系常常成为其作品潜在的一种音乐气质,结构方面或者叙述方面都可能发生。如张承
语言在表现最重要的概念和范畴时,总离不开时间。时间一方面是人类共有的、超出语言的思维概念,因而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在思维表达上体现出相同和类似;另一方面,人类的时间观念又要
本文将现代性理论引入文学研究领域,但不停留在现代性概念的区分上,反而,论文更加注重理论与文本的合一综述,重点分析和论述张炜小说中两种现代性的张力。在本体论的基础上,论文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