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代巴金激情四射,以《激流三部曲》成为中国新文学代表,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40年代又以《寒夜》成就他创作的高峰,彪炳现代文学史。巴金创作比较集中的题材是“家”,我们会发现,30年代作者对“粗”持否定态度,40年代对“家”别有一番顾恋,好象又回到他所抛弃、厌恶的生存环境。前后经过十年,创作倾向发生如此转变是耐人寻味的。笔者认为,这种创作上的转向,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随意的,更不是简单的回归,这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所处的环境、当时的社会思潮乃至个人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巴金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作家,由激清澎湃到内敛深沉,是作家创作以及思想的成熟表现。本文试以《家》、《寒夜》为中心,通过其转变原因的分析和几组人物形象的比较来加以论证,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巴金30-40年代创作作品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