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雨屏区几种植被恢复类型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磷钾状况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ang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相关研究成为科学热点。华西雨屏区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的理想场所之一。本研究选择华西雨屏区的中心区域——雅安雨城区为研究地,30a恢复的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典型样地与标准木的外业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测定相结合,对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生态系统碳、氮储量进行估算,对系统内乔灌草植物的器官生物量及其碳、氮分配格局,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等分析比较,探讨了华西雨屏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剖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受植被恢复造林时的坡改台全面整地影响,林地土壤有效土层厚度<50cm,发生层次分化不明显,岩成土特征较重。森林植被恢复对表层0-20cm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密度、含水量、孔隙度等)有轻微改善;两种针叶林下表层土壤pH与下层土壤相比下降了约0.8~1.0个单位;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大多高于荒草地,并有轻微的由上而下逐渐降低的垂直剖面变化趋势,30a的植被恢复,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基本存在于表层0-20cm土壤层。(2)几种林分的密度为1200~1600株/hm2,慈竹林密度为500丛/hm2,水杉林林分平均树高(21.3m)、胸径(18.3cm)与材积量(422.9m3/hm2)等高于其他林分。五种森林植被恢复系统乔木层生物量数值上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生林、慈竹林、水杉林(170.240t,hm2~193.743t/hm2),第二层桤木林与柳杉林(85.234t/hm2~94.149 t/hm);林分器官生物量大致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碳、氮、磷、钾的林分平均含量为:碳479.54 g/kg、氮4.00 g/kg、磷0.58 g/kg、钾3.41 g/kg;各林分碳储量与生物量层次分化表现一致,慈竹林、水杉林、次生林为第一层,桤木林与柳杉林为第二层,两层间碳储量相差一倍左右;器官的平均碳含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林分总碳储量的57.6%-78.0%储存在树干中;林分的器官平均氮、磷、钾含量均为树叶>树枝>树根>树干;林分储存的氮、磷、钾量都<1 t/hm2。(3)灌木层生物量为桤木林(2.353 t/hm2)显著高于次生林(0.276 t/hm2);灌木平均碳含量448.96 g/kg,碳储量为桤木林>次生林。草本层生物量以荒草地最大,次生林次之;草本平均碳含量407.08 g/kg,碳储量0.543t/hm2~3.195t/hm2司,最高的荒草地是最低的水杉林的5.9倍;慈竹林内无林下植物。氮、磷、钾平均含量为:草本>灌木>乔木;氮、磷、钾储量合计(氮+磷+钾)总量,灌木层为:桤木林>次生林;草本层为:荒草地>次生林>水杉林>桤木林>柳杉林;次生林与桤木林内的藤本生物量分别为桤木林0.545 t/hm2,次生林0.299 t/hm2。(4)林地枯落物以枝叶为主,现存量平均5.416 t/hm2 (1.826 t/hm2-9.565 t/hm2),平均碳含量452.33 g/kg,平均碳储量2.47 t/hm2,现存量、碳含量与碳储量均为柳杉林最高,水杉林最少,荒草地无枯落物积存。枯落物平均氮含量5.38 g/kg,平均氮储量0.0305 t/hm2;平均磷含量0.55 g/kg,平均磷储量0.0030 t/hm2,氮、磷均以慈竹林最高而水杉林最低;平均钾含量2.92 g/kg,平均钾储量0.0126 t/hm2,水杉林最高而柳杉林最低;枯落物碳储量随现存量的升高而升高。(5)土壤有由上而下的轻微剖面垂直变化,主要的变化发生在0~20cm表土层。桤木林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高于其他剖面表层土,慈竹林次之,次生林、水杉林与荒草地相近:1m深土壤有机碳储量在56.737 t/hm2~104.821 t/hm2间,最高的桤木林约为最低的次生林的1.9倍;各植被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占全剖面碳储量39%~56%的比例,表聚性明显,林地土壤更加突出。除次生林外,其余林地表层与剖面的土壤全氮、全磷储量均高于荒草地,桤木林与慈竹林优势明显。(6)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土层,各组分含量因植被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并分别与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关系密切,垂直剖面上呈轻微递减趋势。表层土壤胡敏酸低于富里酸,腐殖酸(HA+FA)含量为阔叶林与慈竹林>荒草地>针叶林;森林植被恢复后,提高了表层土壤中易氧化碳、颗粒碳、水溶性碳、盐溶性碳等组分的含量,对表层土壤水溶性氮、盐溶性氮、水解性氮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增加,桤木林表土中各有机碳、氮组分的增加较为突出;除桤木林外的其它所有林地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低于荒草地;林地土壤的溶解性有机碳淋溶现象明显。土壤胡敏酸、富里酸、易氧化碳、颗粒碳与土壤总有机碳间,土壤水溶性氮、盐溶性氮、微生物量氮、碱解氮与全氮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与氮、磷、钾间均显著(a<0.05)相关,土壤密度与土壤有机碳间呈显著(a<0.05)负相关(r=-0.300),pH、砂粉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间的负相关未达显著(a>0.05);在粘重而机械组成相似的紫色土壤上,有机碳分解与积累的差异与土壤质地关系较小。(7)几种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平均154.031t/hm2(136.306t/hm2~180.235t/hm2),是荒草地生态系统的约2.5倍,慈竹林、水杉林和桤木林优势明显。系统内植被、枯落物、土壤三大分库在总碳库中所占比例分别依次为:29.69%~59.99%、0.55%~3.71%、38.95%~68.83%,土壤碳库所占比例小于全国和四川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库比例(74.0%、83.2%);荒草地土壤碳库占其总碳库的约95%,使系统碳库的抗干扰能力很弱。随乔木生物量的增加,植被碳库增加而土壤碳库减小,具有落叶特征的桤木林土壤碳库最大。各森林植被类型植被碳库较大,其土壤碳库与植被碳库之比平均1.3(0.7N2.3:1),远低于荒草地的18.4;各森林生态系统碳库是荒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的2.2~2.9倍,碳汇功能明显。几种植被类型生态系统氮储量在7.435 t/hm2-14.694 t/hm2间,桤木林最大,荒草地最小;各系统的氮储量分配均为:土壤氮库>枯落物氮库>植被氮库;最高的桤木林土壤氮库是荒草地的1.6倍、次生林的2.0倍,氮储存性能较好;几种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氮库占总氮库的63.3%89.7%;荒草地土壤氮库占总氮库的99.3%;氮储存库比碳储存库更集中,也更脆弱。综上得出,30a森林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的碳、氮汇功能明显优于荒草地,但不同的林分类型其汇的能力有差异,植被是碳、氮的主要储存库,土壤碳、氮储存库有较大提升空间。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植被恢复和重建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主要为天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内既有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又种植有大面积的人工林,森林群落类型丰富。如何加速该地区的森林群落演替进程,促进植被恢复速度,提高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云南松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森林类型,也是云南省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由于过伐等一些不合理的利用方式,现存的云南松天然林绝大多数是在原有迹地上形成的云南松天然次生林
采伐和更新是人工林经营的重要环节,它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发生巨大变化,这给人工林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功能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为揭示滩地杨树人工林皆伐对生
T细胞只能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特定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这就是T细胞抗原识别的MHC限制。这一现象是由澳大利亚的Peter.C.Doherty与瑞士的Rolf.M.Zinkernagel在实验时偶然
天然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尽可能地提高天然橡胶单j水平,是满足天然橡胶日益增长需求的根本途径。乙烯利刺激作为重要的增产手段在天然橡胶生产中得到
期刊
西汉时期,佛教传入龟兹。公元3、4世纪,僧侣即沿着丝绸之路在大河之谷畔营造石窟,佛教思想成为人们崇尚的精神家园。大量石窟寺院的开凿与绘制其影响力盛极一时,它以其罕见的
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出压力白景明孟沛欣改革过程中我国各级财政始终强调坚持“收支平衡”的理财思想,理论界大多数学者对凯恩斯的赤字财政理论并没有认同,政府和学界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