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美国黑人文坛群星璀璨,其中最亮的一颗巨星当属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她的作品深深扎根于美国黑人的历史,传说和现实之中,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其作品的文学语境涵盖黑人,妇女和美国,深切地关注黑人的生活境遇及其在双重文化冲突中的命运,探索他们的内心体验,尤其是黑人妇女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她的小说具有很强的黑人文学性,渗透其中的黑人传统比如黑人音乐,黑人语言,神话及仪式等反映了黑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而这些传统文化的表现与作品的主题紧密联系,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结合。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就是这样一篇经典之作。 作为一名美国当代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 莫里森曾说过,黑人民族要生存下去,除了拥有政治权利和经济独立以外,必须保留住黑人文化。由此可见在解读莫里森作品时,对黑人文化因素的探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所有对《最蓝的眼睛》的解析,黑人传统文化仅仅是在探讨小说的写作特色时才被少许提及,鲜有将其上升到主题的高度进行分析的。为了弥补这一空白,本文即以黑人文化传统为主线,将黑人传统文化与小说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及其表现连接起来,旨在突出传统文化对黑人自我身份或黑人性的保存与缺失所具有的决定性的作用。小说通过两种人物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表现具体阐释了如下的思想意义,即那些盲目追求白人文化、割断自我与家庭,社区以及传统文化联系的黑人将无法抵御种族主义观念的侵蚀,最终会在白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丧失自我的黑人性;反之,那些坚定地继承了黑人文化传统的自我及家庭,则会在保存黑人性的同时,能够抵御外来白人文化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一个贬低黑肤色的文化中寻找到生存价值和生存空间。 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单概述托尼·莫里森作为黑人女作家的创作艺术来源及写作立场,同时简要叙述了《最蓝的眼睛》的内容纲要。第二部分以黑人音乐——布鲁斯,黑人社区责任感等在具体人物如麦克蒂尔太太,克劳迪娅,妓女波兰及其姐妹,还有黑人社区的黑人妇女身上的体现,分析了她们如何通过继承黑人传统而保存了独立的自主性,完整地保留了自身的黑人性:第三部分以对黑人音乐,黑人祖先和黑人社区的抛弃为线索,探讨了另一类黑人个体如波琳、乔利,黑人中产阶级妇女杰拉尔丁等因抛弃黑人文化传统而最终完全丧失自身黑人身份,迷失在白人社会之中。第四部分结论一方面进一步深化了作家莫里森在本小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