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在中国诗学研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开创的诗文领域为后人所称道。钟嵘评价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苏轼在《与苏辙书》中也高度赞誉陶渊明其诗质朴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陶渊明的诗文平淡自然,情蕴深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他首创的田园诗简洁高妙,将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平淡恬静的乡村田园生活,开创了一代诗风,他的咏怀诗寓意深沉,情旨高远,耐人寻味。他任真自得、耿介狷洁、平和实际的人格更是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备受世人的推崇。自唐宋以来,陶渊明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极其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朽的意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当前多元文化共生存、互交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正是中国软实力卓越提升的重要体现。优秀的文化如果只放在单一的文化领域传承发展,得到的仅仅是是一家之言,只有将其投诸于多元的文化环境,才能拨云见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因此,笔者将从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出发,在传播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比研究我国三位翻译大家方重先生、汪榕培先生、许渊冲先生译注的《陶渊明集》,探寻三位翻译者的翻译理念,对比分析不同翻译者的翻译特色,以此来解析《陶渊明集》在外译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从“5W”传播理论上分析文化作品的对外传播,辨析利弊,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式,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进步。本文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龚斌先生的《陶渊明集校笺》的研究分析。分析陶渊明诗文作品在我国历史上所占地位,分析诗人作诗的思想感情以及语言表达的艺术特色,通过诗文作品来审视诗人。第二章以三位华语译作者的作品为分析对象,研究陶渊明诗文的对外翻译状况。详细分析方重先生、汪榕培先生和许渊冲先生所翻译的陶诗秉持的翻译理念以及表现出的翻译特色。第三章对陶渊明诗文作品的改进策略分析。以“5W”传播理论为基础,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接受者、传播效果五个角度分析陶渊明诗文作品的对外传播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第四章以《归园田居》其三为教学实例进行研究。以笔者任教的泰国学校为地点进行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状况分析学生对于诗词的接受程度,寻求更好的传播手段。最后为结语,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对陶渊明诗文作品的对外传播做出总结;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最优的传播方式;通过传播策略的改进研究期冀对中国诗词的对外传播提供有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