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中谭恩美的文化身份认同观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u22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华裔美国作家在20世纪70年代涌现文坛,处于边缘地位的华裔美国文学开始赢得来自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拥有着美国的国籍和少数族裔的文化根源,华裔美国作家用他们独特的视角来看待自身的经历和美国社会现状。他们常常在作品中反映自己对中美两种文化的认识和对少数族裔文化身份认同的思考。自1989年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出版以来,她就获得了许多美国国家级奖项,同时她也成为了华裔美国文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她在《喜福会》中探讨了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并诠释了她对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在小说的开始,她揭露出夹缝人遭遇文化身份认同危机这一社会问题,接着她又描写了人物为解决这一危机在身份协商过程中所作出的诸多努力,最后她还揭示出在杂交式的文化身份认同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得以解除,而且发出了夹缝人的呐喊。本论文使用的理论主要来自后殖民主义代表人物之一霍米·巴巴。之所以采用霍米·巴巴的理论是因为他和谭恩美对于少数族裔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有一些相似的看法。他们都认为文化身份认同是动态的,可协商的,而且文化杂交可以让少数族裔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身份认同。通过以霍米·巴巴理论为基础的关于《喜福会》的分析和阐述,本文作者认为在谭恩美看来,少数族裔的文化身份认同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而应该是可协商的,杂交式的。谭恩美在《喜福会》中关于文化身份认同的探索能为那些正在深受文化身份认同困扰的少数族裔们提供一些积极的启示。
其他文献
苏轼贬谪时期的词作,呈现出他的人生心态鲜明的佛老印记,即: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虚无思想,随缘自适、顺其自然的人生追求,寂寞孤高、洁身自守的苦楚心境,怡然自乐、寄情山水
恐惧,作为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伴随了人类漫长的历史。恐怖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恐惧情绪的电影类型,在电影舞台上表现得也愈发活跃。恐怖电影通过对人类恐惧的艺术化表现,引发了人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引进新技术、新思想。在教育界这样的需求更高,因为教育关乎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同时也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
目的研究加味丹参饮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加味丹参饮高、中、低剂量(8.24g/kg、4.12g/kg、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迅速走红,微课程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基本特性已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资源,非常适合于非正式学习和移
对河北省五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普遍存在着压力,造成压力的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各种矛盾冲突导致了教师的困惑,当这些困惑难以解决或自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公安数据共享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共享数据的管理也开始凸显它的重要性。通过建设并优化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职能,摒弃传统的基础设施托管方式,能够对外提
简述了神朔电气化重载铁路长供电臂末端网压跌落的原因及理论分析,对比分析了接触网电压损失和变电所电压损失的网压提升方法。结合神朔铁路的实际特性,提出了一种在供电臂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