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无人机与农药喷洒技术有效的结合,应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药喷洒方式。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具有安全、高效和雾化效果更好等诸多优点,现在已然成为现代农机行业中的一颗闪亮新星。通过对吉林省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现有的大型植保机械的调查研究,应用相关机械理论、航空技术以及相关植保技术,参照成型的植保无人机机型,研制出一款八旋翼电动植保无人机,以实现快速、精准施药,并填补省内该领域某些空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按照技术要求,成功研制出八旋翼电动植保无人机。主要内容包括整机结构设计、最大起飞重量的估计以及动力系统、遥控飞行控制系统、机身主体和农药喷洒控制系统等部件的设计及安装。2.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了八旋翼电动植保无人机性能参数。计算出满载理论飞行时间为6.17分钟,通过对其进行试飞试验,验证其单次飞行时间达到8分钟。确定其相关技术参数包括:有效载荷:10Kg,飞行速度:0~10m/s,飞行高度:0~100m,幅宽:2~3m,喷洒流量:1L/min,可实现定速、定向飞行,最大防治效率:1亩/min,抗风能力:4级。其最佳作业参数为飞行速度5m/s,距离作物顶端高度为2m;风力3级以下作业最佳。3.研制的八旋翼植保无人机与其它无人机性能比较,机身结构更加紧凑,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理论,更换零部件方便快捷;利用经纬仪协助定位技术,大幅提高GPS定位精度,可以形成局部区域高精度作业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无人机作业的控制半径能达到1000m。4.将八旋翼电动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大田喷洒试验。通过对其结果研究分析,进一步优化其最佳作业参数。在10倍显微镜下观察水稻叶片表面雾滴附着情况。雾滴在水稻叶片表面的附着效果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刺破、小粒、铺展和破碎。其中刺破形态所占比重约为66.72%,其他三种形态所占比重约为33.28%。说明毛刺结构是雾滴能在水稻叶片表面附着的主要原因。